9月25日上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南交大1946届校友
陈能宽先生铜像揭幕仪式
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正式举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旻昊介绍陈能宽生平
▲王顺洪,桂富强,朱旻昊,徐伯初共同为铜像揭幕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这是一位永远值得我们
纪念、敬仰和怀念的人物
交大人将在
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
▲铜像设计者徐伯初教授介绍创作理念
漫漫坎坷科研路,
陈能宽院士为祖国材料事业鞠躬尽瘁
是一座高峰
大家来敬仰的时候都应有高山仰止之感
代代交大人在陈能宽院士的庇佑之下
在他的根系之下不断发展
勇攀材料的新的高峰
因此徐伯初教授将整座塑像
设计为一座高山与一棵大树的结合
意义非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张佳豪发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熊俊教授发言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致辞
王顺洪书记表示,陈能宽院士作为 “两弹元勋”功勋获得者,是全体交大人的骄傲和楷模,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和发扬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为党和人民、为国家和民族,更为母校,赢得了巨大荣誉、作出了卓越贡献!陈能宽校友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始终热切地关心、支持母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现在正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交大人应以陈能宽校友等交大前辈先贤为典范,努力继承、弘扬和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格,朝着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坚决走好新时代西南交通大学的新征程!
陈能宽,男,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金属物理学家。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中物院前身)实验部主任、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副主任等职。曾任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23年5月13日,陈能宽出生在慈利县江垭镇。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西南交通大学被迫从河北唐山辗转内迁,经湖南湘潭进入贵州平越(今为福泉)。1942年初,湖南长沙雅礼中学公告保送生名单,陈能宽以优异成绩(平均分为92.05)名列其中。19岁的陈能宽,意气风发,翩翩少年,人生第一次远离故土、远离家乡,前往梦寐以求的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入学之时,交大已在平越办学4年之久。走进交大的陈能宽,学号被编为C19。彼时办学条件简陋,但交大的严谨治学、严格要求之风丝毫没有松懈,在严酷的学习氛围和学校“双严”的传统中,陈能宽接受了系统的学习训练,度过了难忘的两年平静岁月。而在交大,陈能宽不仅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爱情。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6月初,学校在重庆璧山送走了辗转流亡期间的最后一届毕业生,共115人,其中,就有以优异成绩毕业的陈能宽。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校期间,陈能宽与同年级的土木系女生裴明丽相知相恋,并于毕业这一年在璧山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其后两人相濡以沫,相伴终生。战乱后的中国百业凋敝,陈能宽面对的是与理想严重脱节的现实,他积极寻求出路。次年,他与妻子考上了由政府资助的自费留学,远赴美国耶鲁大学,在短时间内获得物理冶金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此后,他的故事就为广大读者所熟知:1955年与妻子排开美国政府的重重干扰和阻挠毅然回国,在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1960年奉命参与核武器研究、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直至1999年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他从江泽民总书记手中接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陈能宽始终心怀祖国,走过了一条许身报国的道路。自1942年进入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现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学习以来,陈能宽已与西南交大结缘近80年。他因特殊的工作性质,隐姓埋名几十载,在恢复身份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之后,每逢重要节庆、校友聚会,只要条件允许,他一定参加。1991年,西南交通大学北京校友会举行年会,有人邀请陈能宽坐主席台,他婉拒:“校友再大也是学生,下面还有几位部长、副部长也是学生。”此外,他还说了一句让交大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别人都说,唐院(西南交大前身恢复重建于唐山)是东方的康奈尔,我希望20年之后人们称康奈尔大学是西方的唐山。”此后1996年、2001年,西南交通大学的100周年、105周年校庆,陈能宽都以七十多岁高龄出席,给母校师生以巨大鼓舞。1996年,陈能宽回校参加百年校庆时说:“每一个人都应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我们抗战时期之所以能在窑洞里潜心读书,就是抱着要振兴祖国的坚定信念。”关于如何把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他说:“关键在人才,关键在多出教学科研成果!今天母校的环境已是今非昔比了,交大青年应有很强的民族责任感,有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想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就必须造就一批一流的拔尖人才!”陈能宽先生虽已远去,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两弹一星元勋”的荣耀只是锦上添花,了解了陈老的生平事迹,才体会到那令人动容的可贵品质。陈能宽曾引用诗句“灵台无计逃神矢”来形容自己对新中国的热爱。现在这个先生“非爱不可”的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每一个人都因为她的崭新未来而激动不已。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秉承先辈们流传的竢实扬华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陪泱泱华夏展翅高飞。
▲点击上图阅读《陈能宽:许身为国最难忘!》
▲点击上图阅读《陈能宽院士与西南交大》
统筹策划:交大新媒体中心
摄影:鞠红伟
文案:李俊涛 关雨晴 吴兴雨 陈思婷 杨梓淳
部分资料来源:立德树人网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杨梓淳
头图尾签设计:姜日琪 蒋硕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