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草木本心,枝叶含情;山水有意,万物有灵。
亭楼不语,玉树琼花;砖瓦无言,皆有故事。
【风物交大】专栏旨在从交大校园环境中的亭台楼阁、文化景观中探寻交大风物中的历史底蕴,传递交大风物中的人文精神。

进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南大门,沿着承唐路往北直行到底,一面宽大的浮雕墙静卧在南广场中,上面写满了交大的峥嵘岁月。这是犀浦校区的地标性建筑之一——“竢实扬华”校史浮雕墙。
2006年,交大举行110周年校庆,北京校友会为母校捐建了这座浮雕墙。墙上“竢实扬华”四个大字是对学校百余年来精神内核的凝练总结。其中“竢”意为“等待”,“实”为“果实”,“扬”为“发扬”,“华”为“光辉”或“中华”之意,寓意“等待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进一步发扬今天的光辉或扬我中华”。

摄影:王威
四个大字周围以高低错落的浮雕呈现出了交大在山海关、唐山、贵州、峨眉、成都五个时期的校门。浮雕墙正上方是学校校徽,由半透明材质制成;右上角有四只和平鸽,形似数字“110”,表示浮雕墙是为纪念交大110周年校庆而建;左侧的玻璃展框里是一张石刻的毕业证书,这是交大第一届(1900届)学生土木专业张孝基先生的毕业证书,也是我国大陆地区现存最早的毕业证书之一,原件收藏在交大校史馆内。右侧是西南交通大学校歌,歌词由近代文化学术伟人吴敬恒先生填写。

摄影:鞠红伟
浮雕墙背面记载了交大数次搬迁校址的艰辛历程,并嵌有各时期的校章,从中可以觅得几分校徽的影子。左侧是《交大颂》,意在颂扬交大先辈力争上游的奋斗精神;右侧“交大历史沿革”记载了交大百余年的风雨之路,警示今天的学子们应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整个校史浮雕墙采用了石材、铸铜、玻璃等多种材料及镂空设计元素,彰显了交大的学科综合性。

摄影:王威
“竢实扬华”最早源于1916年的全国高校教学评比。当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交大前身)报送了王节尧、茅以升的作业参评并荣获全国第一名。近代教育家、时任教育总长的范源濂先生特别颁授匾额一方,亲笔书四个金色大字:“竢实扬华”。

摄影:王威
如今,“竢实扬华奖章”已成为西南交通大学学生个人奖项的最高荣誉,每年仅有千分之一的学生可以获得这面奖章,这是对交大学子个人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最佳肯定。
“想知道一个人是不是西南交大毕业的,只需问他‘竢’字怎么读。”这条广为流传的校友留言生动诠释了“竢实扬华”精神在交大学子身上的延续与传承。竢实扬华,是镌刻在每一个交大人心中的“精神印迹”。
参考资料:《漫游中国大学丛书——西南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