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院部动态 > 扬华校园 > 正文

周流溪教授讲述有声的唐诗语言

来源:新闻中心记者团 日期:2011/03/27 19:58:09 点击数:
信息员 摄影
部门审核 终审

3月25日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流溪在x2520为艺术与传播学院中文系的师生以及来自其他院系的文学爱好者们献上了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唐诗里的语言问题。

周教授认为唐诗之所以在中国语言和文学史上都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就在于唐诗有着文质兼备的总体面貌。文即声律;质即风骨。唐人写诗重视的是情境和有感而发。但这种浑然天成的创作背后却蕴藏着深厚的音律美。当今学术界很多的观点认为这是质文兼备。但周教授以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驳斥了这种观点,他认为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地方首先就在于它是用律句和韵律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语言是诗歌的基础,以此先文后质的说法更为准确。文学语言研究是万万不可马虎的事。

接下来周教授分别从唐诗的读与唱、近体诗格律的关键、如何利用唐诗资源学习语言、学语言学如何关心唐诗的继承问题等方面的讲述了唐诗里的语言问题。周教授说要读懂古人诗首先应该以一种“同情”的态度去考虑诗歌的创作境况。反复吟诵而体会之。他还现场即兴为大家吟诵了《荆轲刺秦》、王之焕的《凉州词》和一些唐代名家的作品。他精确的韵律把握和声情并茂的吟诵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周教授毕业于暨南大学外语系,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言所,师从语言学大家吕叔湘先生。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语言学。曾任外语系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等职。周教授著述等身博学多识、研究范围广及语言学、译介学、教育学及历史研究等多个领域。2009年,年63岁自1996年起就担任博导的周教授因投师于四川大学音韵、训诂大师赵振铎先生门下攻读博士,一时成为学林佳话媒体将其誉为“史上最牛博”。

周教授不但是学者,也是诗人。能用三种语言进行创作他一贯主张语言和文学的结合也主张语言研究和文学研究的结合他认为具有独特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古典诗歌传统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丢掉并把这看成是继承中华文化的大事情。学生编辑:叶琳琳)

责任编辑:阮琦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