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院部动态 > 扬华校园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院部动态 > 扬华校园 > 正文

2011年学生党支部书记赴重庆学习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来源:学生工作处 日期:2011/05/17 11:49:26 点击数: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思想觉悟,坚定其理想信念,5月14日、15日,我校学生工作处组织全校百余名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奔赴重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为期两天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党支部书记先后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革命纪念馆,通过接触红色记忆,感悟革命先烈无私奉献、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渣滓洞、白公馆:爱国精神,矢志不渝

原本是小煤窑的渣滓洞三面靠山,这里关押的主要是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三百多革命先辈在这个狭窄的院子里坚守着革命必胜的信念,与敌人各种惨无人道的刑罚做斗争,谱写了一曲大无畏的革命赞歌。

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国民党军统局将此地改建为监狱。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革命英雄被囚禁于此。面对敌方的严酷拷问,革命先烈始终坚定信念,用强大的精神意志战胜了肉体与精神的折磨,捍卫了党的重要机密与尊严。在参观中,许多同学噤声沉默,对当时党员同志所处的恶劣环境及面临强大压力深有感触。

歌乐山烈士陵园 :英雄在此处停留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旧址、是1949年“一一•二七”政治大屠杀的发生地。62年前,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重庆集中营的革命志士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进行了一场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唱响了一曲不朽的红梅赞歌,铸就了一座不朽的英雄丰碑。

在烈士墓前,学生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庄严肃穆的祭奠活动。党员们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郑重承诺:“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承诺让学生党支部书记明确了自身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随后,学生党支部书记一一为烈士献上菊花,深沉的鞠躬表达了对英烈的缅怀悼念之情。

红岩革命纪念馆:英雄祭,红岩魂

红岩村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的旧址,由爱国人士饶国模女士捐赠。哨岗里的秘密暗道让参观的党员们看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精神;办公室里简陋朴实的家具让党员们看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在困难时期艰苦奋斗、弦歌不辍的精神;周总理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首《题双乐天图》让党员们看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红岩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现场党员。

为期两天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学生党支部书记寻访革命记忆,继承先烈的英雄精神。学生党支部书记纷纷表示,将以党员的英雄典范和誓词不断鞭策自身,立足于本职,发展于日后工作。

责任编辑:阮琦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