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的08级应用化学系的谢长东面带微笑站在展台前,展台上两个2000ml的量杯、量筒和盛有浅褐色液体的两个容量瓶并排而立。他带来的两瓶浅褐色液体叫做“复合蛋白质发泡剂”,是经碱水解、过滤、浓缩等一系列工序提炼过的啤酒废酵母和豌豆残渣。展台上有三块体积约一立方分米,却仅仅只有一斤半重的气泡混凝土方块,就是这种发泡剂和水泥搅拌后凝固而成的。
“市场常见的发泡剂要制作同等条件的气泡混凝土,需要40毫升左右的发泡剂,我们的发泡剂只要20毫升。”谢长东语气里透着自豪。包括谢在内的9人团队“乐行者”研制成功的该发泡剂可用于建材制作,塑料橡胶和驱油采矿等多方面,现已获实验新型专利一项,发明专利两项。他们还有一篇论文发表在了EI(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发表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些高水平论文)上。
目前国内市场的发泡剂全部是进口,至于运用废酵母、豌豆残渣生产发泡剂的做法更是头回。进口发泡剂8500到13500元一吨,而他们的发泡剂质量好,发泡倍数21.2倍;稳定性高,半衰期为58分钟,是市场同类产品的2.07倍;原料低廉,使用的啤酒废酵母为工业废料,豌豆残渣也是猪饲料的价格;在原料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加上人工等成本,价格暂定为3000一吨。“利润是很高的,”谢说,“我很看好它的前景!”“乐行者”研制的发泡性能检测装置也是独家产品。
在这样的自豪背后,是一条不算一波三折,却也遇到诸多瓶颈的科研之路。实验初期,为了从离校较近却也有20公里的绵阳雪花啤酒厂获取原料,他们给各种负责人打了电话,却被当成皮球踢来踢去,找了七八个负责人无果后,“乐行者”们果断跑去了啤酒厂,从保安那里要到老总的电话,这才解决了问题。“老总很支持我们”,谢欣慰的说。
虽然展台上的发泡剂闻着并不刺鼻,“原材料却是很臭的”。由于每一个阶段的实验做完后都需要取一次酵母,他们每两个月就要跑上来回40千米。
2011年的寒假,为了实验,谢长东腊月25才离校。为了检验发泡剂的半衰期,他和同伴们常在实验室苦等,甚至错过吃饭时间。“快过年了,餐馆基本不营业,检验完成后都下午三点了,食堂也关门了。”谢长东做了个撇嘴的表情。记者追问怎么办,他答:“饿着呗。”
科研中,每完成了一个阶段,团队同学都会欢欣鼓舞。谢在实验中最喜欢体会的就是这样的成就感和充实感,“那是劳动后收获的感觉”。在科研的过程中,他和同伴品味到了坚持的快乐,责任感和探究精神,还有团队协作精神。对于老师在科研初期提供的实验室等装备,谢表示很感激。是老师让他们对科研有了兴趣,指导他们入门。“老师给我们提供了方案和思路,没有这个,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谢说。(学生编辑:叶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