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院部动态 > 扬华校园 > 正文

沈志云院士: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来源:西南交大新闻中心记者团 日期:2011/10/29 17:17:08 点击数:
信息员 摄影
部门审核 终审

在今日出席的115周年校庆典礼的校友中,有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他便是有着82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志云教授。在地质灾害防治实验室奠基仪式之前,他表示这项工程对国家和对交大都很重要,密切关系到国家最近几年时常发生的自然灾害问题。而对于交大而言,他所做的贡献也密切关系交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在交大115周年的年轮里,深深烙下印记。

简历,一行足矣

“我49年就到交大来了,那个时候还叫老唐院(唐山铁道学院),1952年毕业之后我就一直交大工作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沈志云教授在毕业之后去了苏联继续深造学习,在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技术科学取得副博士学位。1988年之后为交大筹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能模拟高速列车运行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为交大做出了巨大贡献。在1999年,沈志云院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交大争得荣誉。“毕业之后我基本没有离开过交大,其实我的简历一行字就够了。”沈教授幽默的说,短短一行字是沈志云教授对自己的教学研究生涯的总结,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感恩和祝福。

忆唐院风采

沈院士回忆说,在自己读书期间,1918年到交大的语文老师吴稚晖谱写了现在的校歌,其中一句“习矿冶,土木工,窥学术,贯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表示了当时我校工科在国内的杰出地位,“当初国内优秀工程大学寥寥无几,北洋南洋和老唐院在工学院在国内算顶尖水平”。从1896年山海关创办到1905年的“老唐院”风采,再到1972年的迁校峨眉,到后来的成都校区,西南交大已经走过了115周年的历史,沈教授希望西南交大能延续“老唐院”的风采,传承交大悠久历史,能诞生更多优秀的人才。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沈志云院士自1952年投入高等教育,半个多世纪耕耘讲台,教书育人。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速精心培养人才。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培养出来的3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有的已在国内外的机车车辆动力学界担当栋梁。在峨眉校区时期,沈教授以身作则,脚踏实地认真工作。“在峨眉校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四单元’,有段时间每天晚上我都工作到两点,完成艰巨的研究工作。”而在建校115周年,沈志云院士对同学的期望依旧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他说:“同学们应该有远大的目标,这样才有不断探索学习的动力,但同时脚踏实地的学习才是达到目标的根本途径。”(学生编辑:叶琳琳  摄影:交大记者团摄影组 图片编辑:沃野)

作者:詹华勤 实习:黄嘉…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办公室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