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金秋,百年名校西南交通大学迎来了115岁的生日,数百名在各自工作岗位中表现突出、成绩斐然的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齐聚学校,共贺交大诞辰。
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奠基是本次校庆的一项重要议程。在仪式上,一位从常州赶来风度翩翩的领导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他就是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先生。范书记表示:“西南交大与常州市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合作联系,今天来庆祝交大115岁生日,同时希望我们双方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这次校庆典礼给我的感触很深”陈书记说,“西南交大过去的115年,是在艰苦中勇于奋斗,在变迁中蓬勃发展,交大的校史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不屈不挠奋斗史的一个缩影!”他还补充说:“西南交大为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不断地输送着包括两院院士,教育科研界名人等在内的大批高端人才,他们都在自己所钻研的领域为国家做着不同的杰出贡献,这所大学值得你们为之自豪。”

当被问到西南交大办学的特色时,范书记这样说到:“西南交大的开放式办学相当成功,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种特色的办学思路值得借鉴。西南交大在常州设立轨道交通研究院,走出了一条真正实现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紧密结合的道路,即产、学、研,创新合作,真正让大学的科研职能在社会建设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的道路。在这一点上西南交大做的非常出色。”

范书记还表示西南交大的专家与老师在科研工作时的卓越表现令他十分敬佩。他给予我校老师和学生高度的评价:“在我们常州轨道交通研究院,交大的老师学生都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最重要的是眼光独到,创新能力十分了得,在工作中各方面表现突出,这些都能显现出西南交大在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实际素质的重视和培养。”
至于对当今的大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新的发展要求,需要提高哪些素质时,范书记说:“你们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骄傲,但当今大学生最需要注意的是将课本的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结合起来。这种能为国家社会做实质性贡献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今最为需要的。”最后,范燕青书记祝福交大在努力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上披荆斩棘,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西南交通大学常州轨道交通研究院是常州市政府与西南交大积极合作与资源共享的一个典型例子,这座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轨道交通属于常州市重点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目前全市有50多家轨道交通零部件生产企业,年产值达150亿元。常州依托西南交通大学强大的科研力量,为常州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和产业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编辑:王倩 摄影:交大记者团摄影组 图片编辑: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