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参与国创答辩的38个项目中,共有十项被评为“优秀”,其中有一项名为“A柱盲区消除系统”,它由一支五个人组成的项目团队完成。2010年4月,一场关于SRTP立项选题的讨论正在酝酿中,参与讨论的这五名08级机械专业的男生——涂年杰、王晋、曹恩华、张露、刘凯——均出自茅以升学院。
头脑风暴收集创意
项目负责人涂年杰介绍,这场讨论持续了一个月,课题不断被提出,又不断被否定。“在立项选题时,我们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一系列的课题创意。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过一番谈论后,考虑到汽车安全是汽车设计中的重中之重,我们一致确立课题的研究方向为汽车安全方面。我们从网上了解到汽车A柱给汽车驾驶者带来的安全隐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他们确定研究目标为消除A柱盲区。涂年杰还表示汽车安全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话题”。
5月,确定立项选题后,他们提出申请。同时,他们开始了项目的研究工作。“经过讨论后,我们决定采用红外线探测语音报警、反光镜消除盲区这两种方案。”然而,这一系统方案的确立并不意味着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始。他们在项目总结报告中写道:“系统技术路线有着多样化选择,这是造成我们项目实施曲折的一个重要因素。”
遭遇挫折 迎接挑战
涂年杰说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怎样选择的问题,感到无从下手,为此他们下了很大的决心。“从ARM核心到DSP核心,从QXD-DM642QQ实时图像处理到SSD-DM642实时图像处理平台,从红外线传感器到摄像头传感器,从机械式云台到软件算法处理,我们对创意不断进行修正和改善”。最终在付攀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即确定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系统的A柱盲区消除系统。涂年杰解释,这条路更符合实际情况,它能达到“电子透明”、“影随人动”的目的,使盲区消除系统更加人性化。
这条路的选择意味着他们即将迎接学习大量非专业学科知识的挑战。“项目组的五个成员都是机械专业的,而该项目涉及到的知识基本都是关于电路、编程、算法方面的。我们利用学习过的课程去学习其他课程,例如我们学过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我们学过数电模电、学过C语言,我们以此为基础,去学习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信号与系统、DSP技术。”
脚踏实地 坚定信念
在确定系统方案后,他们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来集中学习这些专业知识。他们自己阅读理论书籍和搜寻网页资源,请教学长和指导老师。涂年杰讲到,这个学习是贯穿研究全过程的。他们共参考了55种文献,其中包括一些英文版的专业书籍。
为了高效完成科研目标,项目组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涂年杰负责进度安排、程序编写和硬件调试,张露、王晋负责算法研究、硬件调试和资料收集,刘凯、曹恩华负责程序编写、硬件调试和日志填写。
2010年10月,立项申请获得通过。涂年杰介绍,由于SRTP提供的资金比较少,他们便申请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获得2万元的技术资金资助后,他们在去年寒假期间购买零部件就开始组装。这条科创之路从一开始就注定十分艰难。项目研究时间为一年,涂年杰说,他们当时感觉那些专业知识一年的时间都学不完。可是,除了为科研艰苦付出,他们别无选择。(实习编辑:邱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