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院部动态 > 扬华校园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院部动态 > 扬华校园 > 正文

“有些遗憾,但我们不后悔”——专访中英美创客大赛成都选拔赛dancing in the air创客团队

来源:新闻中心记者团 日期:2015/06/10 14:55:00 点击数:

     “只要你有想法,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创客。”来自生命学院的大一的潘俊贤说,“小的时候,我总是喜欢把家中的钟表,爸爸给我买的小汽车拆开再组装、再拆开再组装……所以,从小就养成了动手的习惯。”原本是机器人协会一员的潘俊贤和他的队友们接触了创客空间后,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抱着对创作的热情,潘俊贤和机器人协会的几个同学一起加入了西南交大创客中心。
       “成为创客的一员,是因为兴趣,希望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在实际操作上。同时也希望在制作东西的过程中和队友一起交流、相互学习。这样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又能学到很多新的东西,接触到不同的领域。”一名创客这么说。“我觉得做一名创客最有意思,也是最吸引我的的地方便是能够自由发挥。我们想做什么,我们的能力能够做出什么样的效果?在不断涌现的想法中淘汰不可行的想法筛选可行的想法,再通过技术手段把自己头脑中的创意转换为实物,是最开心的事情。相比有些规定了题目或者有太多硬性要求的比赛,我更喜欢创客中心,因为它着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另一位创客向记者讲述了成为一名创客给他的最大感受。
       创客队伍的组建很灵活,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甚至校外的上班族都可以来参加创客大赛。侯凌虹就是一位特别的创客,高中的时候是一名理科生,但是大学却学习了文科专业,“一直以来都特别向往理科生的生活,希望自己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平时在家里我就喜欢自己动手做各种新奇的东西,比如隐形书架等。记得有一次我还利用LCD屏幕,在上面写上对好朋友说的祝福语,一闪一闪的很漂亮。”虽然已经工作几年了,她一直没有放下自己的创客梦想,创客这个平台给了她很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这已经是她第二年参加了创客大赛。“大一的同学们精力都很旺盛,他们既要完成自己的专业课程,又要创作比赛,同时做很多事情。但因为所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大家都很有热情,即使晚上累了也都坚持着创作,累得不行了,就去三食堂三楼为创客们准备的临时休息的地方休息一会,然后再出来接着创作。”作为团队中的老大姐侯凌虹赞叹道。“虽然我不是交大的一员,但是这里的学生们都亲切的叫我‘学姐’,我觉得特别开心,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朝气蓬勃。和他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不仅能学到东西,还能保持一颗炙热的心,活力永驻。也特别佩服和羡慕这些大学生,你们有着大把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断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而且有这么多好的资源和机会,着实应该好好利用和把握。”
       “每次看到同学们接水的时候都要在一旁等着,那几分钟就浪费了,我们的作品就是希望大家在接水的时候只用把杯子放在下面,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干别的事情,饮水机会自动调试合适的温度,倒满需要的水量,这样既能够节约时间,又避免了不小心烫伤等不必要的麻烦。”队长潘俊贤介绍他们团队创作“dancing in the air”这个的作品的灵感来源,他们就是带着这个创意参加的比赛。在完成“dancing in the air”的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又注重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各取所长,形成良性互补。每次在激烈的讨论和充分的交流过后,总能够碰撞出新的想法。
       在制作的过程中困难还是有的,团队是比赛开始的前一天下午才组建好的,所以准备工作做得不是很充分。而且在核心程序进行合成和调试的时候也是尝试了很多次,大家还利用网络补习了一些编程知识,终于在比赛开始20多个小时后将核心程序做出来了。但是当把模型建好之后,却因为3D打印机的规模太小无法打出和模型一样大小的实物,又不得不把模型改小。不断的尝试、修改使得时间变得更加紧了,但是队员们还是尽力克服这些困难和时间赛跑,最终按时完成了任务。
       在经过48小时不间断创作作品终于顺利完成,尽管“dancing in the air”这个作品没有能够晋级前六,但是大家没有觉得灰心,队员们纷纷表示,经过两天的学习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自己会继续努力提高水平,积累更多的知识,期待明年继续参加比赛。正如队长潘俊贤说的:“遗憾总是有一点点的,但是我不后悔花费48小时参加这个活动,因为奋斗过的青春不后悔!”尽管落选,大家仍然保持着阳光的微笑。

作者:苏玉巧     责任编辑:夏小童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