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年院庆之际,6月4日晚,在犀浦校区X2519,杰出校友、外国语学院学生朱宪超先生受邀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的励志报告。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2012级学生党支部承办。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俊棋副教授等出席报告会。
王俊棋在致辞中讲道,这30年,是外国语学院蓬勃发展的30年。外国语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外院的校友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身为一名外语人,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奋勇向前。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把握市场经济脉搏,从而走向成功。王俊棋说:“我相信朱宪超学长的成长经历定会给大家带来启迪。”
报告会中,朱宪超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展开讲述。“当年的我,很平凡,只是一名普通的大专生。学习机械制造,毕业后成为技术工人,就是我的未来。和其他人相比,我没有什么优势与特长。我知道,我从来不是一个智慧的人,但我一直在想,我要怎么与别人有那么一点点不同,我要怎么比别人有那么一点点优秀,又要怎么去赢得别人一点点的尊重?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但是,很偶然,在那个大专院校里,朱宪超的大学英语四、六级一次通过,也因此被冠上了“英语好”的标签。“英语给了我惊喜。”就是这样一个原始的想法,让朱宪超在大专毕业后,又走上了考研之路。
出身于农村的他,只能一边在缝纫机厂打工,一边自学考研教材。“年轻就是好,心比天高。”在当时外贸行业迅猛发展和对语言的兴趣驱动下,朱宪超决定考取外贸英语方向的研究生。从1996到1998年,考研成绩由280到370,一次次进步,却依旧没有换来一张录取通知书。“我们有很多北外、上外的学生跟你考了差不多的分数,你的听说能力太弱,我们不能录取你。”一次次,朱宪超被这样无情地拒绝在高校之外。“1998年,我发现自己听不懂,说不出,就算我考得再高,这个学校都不会录取我。在上海呆了15天,没有一所学校通知面试。那时,我站在黄浦江边,我不知道路在何方,我也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朱宪超回忆道。“那时,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父亲说‘儿子,考不上就不考了,回来吧。’”那时,朱宪超才明白家人才是最大依靠。东边不亮西边亮,深思熟虑后,朱宪超决定放弃热门的东部上海,选择了西南交大。
这时,面临的困难是英语由外贸向文学方向的转变以及二外日语教材的更改。“西南交大那时用的教材是自己学校编的,我在开封买不到,也没钱特意来一趟成都。感谢萧老师,得知我的情况后,特意给我寄来了书。”然而,第四次考研依旧失败了。重新拿起书学习,2000年卷土重来。那一年,朱宪超以389分排第3名;那一年,面试官问他:“如果你这次考研依旧失败了,怎么办?”朱宪超毫不犹豫地回答:“明年再来!”那一年,他成功了,但随录取通知书寄来的,是一张15000元的收费单,相当于他5年工资。幸运的是,了解情况后,学校同意他缓交学费。就这样,2000年,朱宪超成为西南交通大学的学子,也开始了创业生涯。如今在过去的15年里,创立10家公司,他的人生走向成功。“考研的那五年,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和面对挫折的勇气。”
朱宪超向同学们分享了语言桥翻译公司的企业精神——“一根筋”精神,即专注目标,执着追求,成就结果。精髓便是:把事做完,把事做好。朱宪超表示,希望同学们沉下心来做学问,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同时,同学们也就翻译专业的市场与前景等问题与朱宪超做了交流与探讨。
“通过此次杰出校友励志报告会,既使同学们充分领略到了外语人的风采,也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在追梦、圆梦的旅途上,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语人像朱宪超学长一样,直面挫折,永不言败,并最终成就辉煌。”活动负责人、2012级学生党支部书记沈彬彬表示。
嘉宾简介:朱宪超,男,1973年出生。2003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现任语言桥翻译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西安-郑州-昆明-伦敦-斯德哥尔摩)。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常务理事、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欧盟经理人协会(EUCMA)理事、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发起人、理事。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MTI硕士指导老师,长江商学院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