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院部动态 > 扬华校园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院部动态 > 扬华校园 > 正文

披荆斩棘之时,搏击长空之日——写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

来源: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日期:2015/09/04 16:22:00 点击数:

9月,是一个繁忙的季节。9月,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爱国至上·爱校如家

是不是每个男生都有过不灭的英雄梦?梦里幻想过一身绿色戎装配上耀眼的国旗臂章,幻想过在成为一名卓尔不群的军人后,古稀之年,能为子孙讲诉一段铁血生涯。

时光倒退,高中毕业那年,我选择成为一名西南交大国防生。一年历练,怀揣着年少轻狂和血气方刚,我加入了国旗班,成为一名升旗手。我的职责就是将国旗在朝霞初放时升起,在落日余晖中降下,并且时时刻刻守护好国旗。简单却神圣的职责,印证在每个学期每周一次的大型升旗及五次例行升旗的行动中。上百次风雨无阻的升旗,上百次伴随国歌飘扬的鲜红,已然在朝朝暮暮的时光中成为我肩头不可放下的责任、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每当我路过四教,路过图书馆,我都会下意识侧头看看旗杆上的国旗有没有飘扬在旗杆的顶端,因为那时我已深深体会到,这是作为一名国旗卫士的本能。

时光荏苒。如今,我有幸成为国旗班班长,除了要组织队员们举行升旗仪式,还有前期的训练和准备工作。每次训练我都当场指导,了解每个国旗班成员的训练状况,努力挖掘出每名国旗班“战士”的特长并使其得到充分发挥。晨曦曙光,黄昏夕阳,最美是你们坚毅脸庞;挺胸昂头,举臂绷腿,正步踏地响彻四方。战友情谊在此愈加醇厚悠长!

今年,是国旗班成立以来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风雨,同护一面旗,共筑中国梦。十年的传承,当岁月的激流冲走了生活的浮沙,那些沉淀下来的就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流淌在骨子里的血液,就像烙印在心口的印记,国旗班将始终秉承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践爱国爱校之行,升好每一面五星红旗。


扬我国威·捍我国防

时至今日,抗倭胜利已愈七十载,于紫禁城外行阅兵大典。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往今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今之大典,是谓顾往昔之哀耻,缅先烈之英灵,望来日之安和,振我朝之国威。

2015年9月3日上午8:00,国旗班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升旗仪式,以国旗班独有的方式向祖国抗战胜利纪念日致敬。纵大雨滂沱,浇不灭伫立热血男儿心头的爱国志。

当国家领导人宣布阅兵仪式正式开始的时候,礼炮轰鸣,激昂的音乐拉开了阅兵式的序幕,一列列军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整齐走过主席台,我们看到的是严整的军姿,铁流滚滚的现代化建设,更看到了一支军队的坚强战斗力。据了解,阅兵分列式的英模方队中,有我校三名毕业国防生,其中两名国防生曾是国旗班的成员,这让我尤为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

昔日倭人来伐,社稷如累卵之危,苍生有倒悬之苦。吾中国四万万民,众志成城,终逐敌寇。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故而,军应护君,进而守社稷,时务之要应效劳于民。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听到习主席温暖的问候,就像一股暖流沁入心田,我在心中也默默回应了一句“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国防生,共和国的准军官,我立志携笔从戎,以满腔热血矢志报国,亦需严守纪律,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践我朝之复兴,吾等定当义不容辞。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升旗仪式结束后,紧接着国旗班队员和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一同前往成都市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国旗班成员们身着橄榄绿,踏着庄严的礼步,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志愿者们依次向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随后,全场寂静肃穆,所有人员在烈士碑前低头鞠躬并默哀,深深地寄托了对烈士的悼念之殇。

遗忘是可悲的,血雨腥风的历史需要我们铭记。锦绣的中华大地上,铁流泻处,哪里没有动人的悲歌?哪里没有战士的热血?流血的土地澎湃着全民族抗战的巨浪,无数牺牲矗立起万年不朽的纪念碑。这份红不仅是中国民族脊梁之颜色,更是先烈的鲜血染出的中国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通过了解烈士们的先进事例,使得国旗班成员更加深刻了解到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作为共和国的后备军官,肩上所肩负的使命是国家之兴旺,少年强则国强。今后,国旗班将秉承深切的爱国情怀,继续积极开展这类意义重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继承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在爱国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开国大典之上,周总理说飞机不够就飞两遍,当年送你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如你所愿,国泰民安。

同学们,战友们,当今的盛世和平来之不易,历史的格言不容遗忘,历史的警钟总要回响。只有胜利与正义之声响彻在永恒的天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青年者,国家之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我们是当代大学生,我们是新中国的顶梁柱,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珍爱和平;我们纪念胜利,是为了不忘教训。我们是当代国防生,我们是祖国未来国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我们携笔从戎,是为了矢志报国;我们苦练本领,是为了时刻准备战斗!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作者:范博     责任编辑:陈丝丝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