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大学生近距离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受益,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此,学生工作部(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邀请四川交响乐团副团长、艺术总监牟岭虹女士,分别于10月11日和18日,在犀浦校区和峨眉校区面向全校学生举办原创器乐音画鉴赏会《国乐与丹青》,本次活动是2016国际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
10月11日晚,犀浦校区第八教学楼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牟岭虹女士作为“天姿国乐”品牌创始人,见证了“天姿国乐”的成长。“天姿国乐”是中国西部最优秀的专业民乐团,足迹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致力于以音乐的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成员全部为女性,对于天姿和国乐,牟岭虹做出具体的解释:“天姿主要指代中国古典之柔美,特别是女性之柔美,国乐即为中国传统民乐文化,天姿国乐意在‘古典柔美与古典民乐’的契合,女性的柔美特别适合表现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特别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内涵。”“国乐丹青”器乐音画鉴赏活动,旨在交大这所工科见长的高校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艺术鉴赏能力。
牟岭虹介绍,目前四川交响乐团由双管交响乐团、天姿国乐团和室内合唱三只精品艺术团队组成。在感受国乐丹青的意境和内涵之前,牟岭虹携几位“天姿国乐”的演奏家,向在座师生详细介绍了竹笛音色和南北之异(北梆笛,南曲笛)、二胡、琵琶、中阮四种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结构特征、音色表现力、演奏技巧以及乐器的历史渊源,配合讲解,“天姿国乐”团的几位演奏家现场以二胡曲《江河水》、琵琶曲《天鹅》等民乐曲目的片段,示范了各种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奏法和技巧。竹笛清脆、明澈和空灵;二胡表现力强,既可悲戚哀伤,又可战马奔腾,热情激昂;中阮被誉为东方古典吉他,浑厚质朴的音色,在演示琵琶时,演奏者特意向观众示范了琵琶演奏中的换指轮奏技巧,极富表现力的乐曲从演奏者指尖泻出,可谓“轻拢慢捻抹复挑”,音色丰富灵动。
牟岭虹介绍,她创作“国乐丹青”的灵感来源于俄罗斯莫索尔斯基的交响乐作品《图画展览会》。“国乐丹青”有三个篇章——“水墨巴蜀”(灵感来源于蜀绣艺术)、“古韵东方”(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仕女图)、“花开四季”(灵感来源于中国工笔画)。演奏家们用萧、琵琶、古筝和中阮来表现《巴山夜雨》的哀而不伤,悲怆凄冷;《敦煌新语》的鲜明节奏演绎出了奇幻的西部异域风情,敦煌壁画里的飞天人物栩栩如生;《新编十面埋伏》加入了西方爵士鼓的节奏元素,节奏急促有力,旋律奇妙新颖,将鉴赏活动推向高潮。
伴随着一组组具有中国画写意风格的音乐视频,结合三首乐曲,展现了中国国乐的丰富色彩和深邃的艺术表现力,现场学生对“国乐丹青”的有了初步的感受,是将国画与国乐做了巧妙的结合,真正达到乐中有画,画中有乐。
鉴赏活动深深吸引了在场的同学们,意犹未尽,来自茅以升学院15级学生郭秋实感叹道:“新编《十面埋伏》给了我极大的享受与震撼,在短短两小时里,我对传统古典乐器的了解更深了一步。”牟岭红老师在活动后接受了我校记者的采访,她希望以这种鉴赏形式让年轻的一代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值得骄傲。面对为何“天姿国乐”团可以发展得如此好的问题,牟岭红认为,“天姿国乐”将音乐理念定位于寻找中国文化的“根”,在中国传统国学中寻根,并与流行元素接轨。作为四川人,她对蜀地也饱含情感,除了已创作的“蜀绣”,牟岭虹表示,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将于明年推出。新作品将是以老子《道德经》中“上善若水”为主题创作的一部民族交响乐作品,意在表现巴蜀人至善至美的巴山情怀。新作品将与世界流行元素相结合,将国乐进一步变成传递中国风的世界语言,要“中国文化,世界表达”,让国乐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