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威俊教授是中国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了一大批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技术骨干,主编了《电气化铁道供变电工程》等多部教科书,为我国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月3日下午,电气本科2018级第三党支部3名党员代表前往九里校区拜访贺威俊教授,一同聆听了这位老党员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践行初心使命的故事。在这场跨越70年的党员对话中,他们忆往昔、谈发展,共话初心,讲述电气人的精神传承。
一、潜心研究 培养铁道电气化英才
作为老一辈交大人,贺教授见证了交大电气学院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的发展历程。采访中,贺教授向几位学生党员讲述了当年自己在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电机系学习和任教的经历。
1949年,电机系刚成立,学校从国内外聘请了一批教授和副教授,系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很高,这使1950年入学的贺教授学习热情受到极大鼓舞,并时刻勉励自己要刻苦努力,夯实基础。贺教授毕业后在各铁路局、车辆段实习,随后曹建猷教授指名将他调回母校任教,开始培育一代又一代交大电气人。
上世纪50-60年代,国内铁道电气化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贺教授便和系里教师一同翻译并学习苏联的相关技术,但苏联国内大多采用直流制式,随着国内铁路确定采用交流单相工频27.5kV制式,贺教授便开始研究交流制式相关技术,翻译外国专业技术书籍、在铁路建设一线科学研究、前往前苏联培训学习早已成为家常便饭。贺教授不畏环境艰苦,踏实勤勉,日复一日的研究最终形成了无数页手写的文稿,为教材编写打下坚实基础,直接推动了我国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二、开拓创新 谱写牵引供电自动化新篇章
提到如今盛行的计算机互联网,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贺教授就敏锐地注意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铁路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要在国内开展“电气化铁道微机远动系统”的研制,并指导研究生付诸实施,用单板机实现了微机远动装置,为研制并在全国电气化铁路广泛推广应用的“电气化铁道多微机远动监控系统”奠定了基础。
由于当时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牵引供电系统控制、保护技术相对落后,导致故障频发,为提高牵引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贺教授创建并领导“微机保护与综合自动化”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牵引供电系统系列微机保护”、“牵引供电系统故障测距”和“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与综合自动化”等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
目前,国内电气化铁道采用的90%的微机保护装置和60%以上的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与综合自动化装置都是由该课题组研制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实际的,对保障牵引供电系统高效、安全和可靠供电产生了积极作用,推进了牵引供电系统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和全面发展。
至今,贺教授都仍然关注学院和新一代教师的发展。在采访的最后,贺教授留下一段寄语鼓舞当代交大电气学子在奋斗中砥砺前行,他写道:“发扬电气工程学院创业创新精神,将铁道电气化和机车传动控制专业建成国际一流水平”。贺教授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英才,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务实奋进、迎难而上、辛勤耕耘、著书立说的精神都值得电气学子深深领悟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