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学校培养更多的强国人才;要实现学校跨越式可持续发展,需要汇聚更多的名师高才。面对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学校审时度势,提出人才强校主战略,抓住了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牛鼻子”,破解了学校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人才强校主战略,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与当前学校工作实际的振兴升位的主要路径。
人才强校的关键是人才培养
徐飞校长多次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是以学生而存在,要牢固树立学生第一的理念”。如何培养能适应激烈竞争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需要认真思考并解决“以人的什么为本”的基本问题。大学生要成为社会期待的合格接班人,不仅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自觉培育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正确的自我观念、创新的意识、完善的人格、过硬的身心素质,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
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与关键性的作用。通识教育,即通达教育,上通天地,下通人文,中通人事,增强了历史的纵深感,旨在突破偏窄专业思维的束缚,拓展更为宽广的世界眼光,融各种有益知识于贯通,不拘泥于已有知识,为旧见识所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应用者。从本质上说,通识教育是注重一个人独特价值与个性的塑造,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心灵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按照学校人才强校主战略的顶层设计的要求,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在人才培养中着力加强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创新教育理念,积极采取多种途径与方法切实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两次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基础上,学校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体系,即以“课堂教学、危机干预、实验实训、心理文化、社会服务”为模块,以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为导向的教育体系。该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危机干预为防火墙、以实验实训为潜能激发策源地、以心理文化为育人环境、以社会服务为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载体,五大模块相互交融,发挥心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整体效应。
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文化在大学生教育中的渗透性与感染力,积极借助新媒体与新活动来加强心理文化的培育。借助网络媒体,我们在西部首开了《认识青年》MOOCs课程,突破了心理教育的时空限制。2013年通过在全国倡导“3•25”(善爱我)等大型活动,培育学生积极参与式的活动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好教师”是高校人才的共性要求
在我们的一份调查中,学生给出了心目中“理想的老师”的标准。
思想品德修养方面——具备积极的人生观和有所追求;热爱本职工作;尊重学生、平等待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公正与严格;良好的习惯(无不良嗜好);耐心细致。
业务水平方面——对本专业有坚实的基础;博学多识,随时在各方面给学生以启迪;根据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授课语言生动、幽默、易懂、简明;对新知识的开放态度与见解;经常检讨教学工作,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已有经验与教训(跨学科、跨时代等);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详细;学历较高; 掌握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育教学成果方面——从学生进入社会后成才情况来评定;通过评选先进教师方式来评定;从对学生科学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来评定;从学生是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逐步养成自学习惯来评定;从学生成绩来评定,重点看提高了多少,而不是强求指标;从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评定,如学习兴趣、处理问题的能力、平时考核等。
从高端人才的成长轨迹或规律来看,他们往往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因此,真正的人才是靠自己的勤奋与德行获得社会的认同。
从学校发展的巨大人才需求来看,应积极培育人才辈出的文化氛围,“万马齐喑究可哀”,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观,不仅是个别“高端”人才,眼光还应下放到“低端”的潜在人才。人才观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行调整。“逼”(或牵引)、宽容、耐心与容错的人才成长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文科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毫无疑问,学校文科提升是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的重要助力。在人才培养中,文科大类的不同领域,如语言文学,艺术体育,政治历史,经济管理,心理科学等,均能起到开拓视野,启智增慧,增进灵性和提升素质的重要作用。文科视野与人文精神也是激发专业创造力的丰富养料。许多大科学家,如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是学贯中西,文理交融的“杂家”。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的界限日趋模糊,不同学科的发展也在相互学习与借鉴,新兴交叉学科在蓬勃发展。在社会服务方面,文科在社会促进、咨询决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也要看到,在传统工科优势的学校发展文科,仍有认识与客观条件的限制。文科发展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走特色发展之路。既要充分考虑已积累多年的基础(如人才培养、团队、平台、成果、社会影响力等),也要关注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做到未雨绸缪。与相对优势的工科比,文科仍是小指头,但可发挥不可缺少的整体功能性作用。学校提出的工科登峰、理科强基与文科跨越行动计划,是实事求是和有战略眼光的。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艰难探索与实践,走上了一条特色、精干和独具影响力的发展之路。目前打造了一支以教育部心理学科类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高水平人才为学科带头人,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体的教育科研队伍。建有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五个省级及以上平台。经过多年努力,在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平台,以国家视频公开课、国家级资源共享课为骨干的心理教育课程集群建设,心理教育、灾难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实验技术等特色研究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
未来发展中,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将依托既有优势,按照学术上水平,平台上层次,人才上档次的思路,积极打造国家级心理教育平台,为学校推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提供平台支撑和学科支撑,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个人简介:
宁维卫,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教授,教育部心理学科类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专家组服务团成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政研室特约研究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