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合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强校主战略系列访谈】高增安:铺就激励人才创新之路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4/04/25 08:58:00 点击数:
信息员 摄影
部门审核 终审

人才是强校之本。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是学校优化现有人才队伍、增强实力的重要举措;对坚持和发挥学校特色、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民盟西南交大基层委员会,作为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之一,长期以来,在主委曾京教授的领导下,号召盟员围绕学校重点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为学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盟西南交大基层委员会,现有盟员122人,盟员中担任省政协委员1人、市政协委员2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专家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国际裁判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超过80%,1960年后出生的盟员80%以上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在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的背景下,民盟如何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学校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献计献策、服好务?受曾京主委嘱托,民盟西南交大基层委员会副主委高增安教授,代表学校民盟畅谈对人才强校主战略的感受,提出激励人才创新的办法。

 

职称评审:考验人才实力  更考验管理智慧

一流的人才能否引进,根本上取决于学校能否为他们提供具有吸引力、诱惑力的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等条件保障,能否创造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事业发展美好愿景。引进人才的储备、选拔、使用、考核、跟踪是一个系统工程,值得“深思熟虑”和“深谋远虑”。对于人才的“为我所有”和“为我所用”,学校可以不拘泥于形式,只要有助于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都可以广纳贤良。

一般来说,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大的人才队伍;有什么样的人才环境,就会聚集什么样的人才。与外来的引进人才一样,学校在职、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中的本土人才也很重要。如果学校能够用“引”进人才的力度,把在职人员“育”和“逼”成不逊海归的英才,这同样不失为富有成效的选择。

每一位教职员工往往都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在这里,他们获得了事业上的发展、实现或正在实现着个人梦想,这强化了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依附感。去年学校修订和提升了职称评审条件后,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人说,学校当前的职称评审要求过高,已经远远高于同城兄弟院校,相当一部分人晋升发展无指望,工作没安全感,生活没幸福感。有人说,学校强调引进、不重培养,引进人才一入校就坐冷板凳、被忽视、被遗忘,做教师没有尊严感。有人说,学校缺乏人性关怀,感受不到来自学校的温暖,一些人由此产生了消极懈怠思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

其实,教授、副教授的评审,往往因时因人因事而异。客观来说,评审标准制定得当,每个人都可掂起脚、跳起来,够得上、抓得着,那大家都会努力奋进,向目标进发。而标准一旦设定过高,让人感觉无论如何奋斗、拼搏,也难以企及,进而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那就有违设定标准的初衷了。

不过,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学校每一位教师心中,学校是否重视人才,不仅体现在职称评审条件上,更多地还体现在日常教学科研中的人文关怀:学校是否关心他们的工作现状、生活困境、学术前景?是否为他们提供成长的平台、发展的空间和发挥作用的舞台?是否吸引和鼓励他们真心、尽心、舒心地搞好本职工作,真正回归学术和教学?是否让他们能够真正有尊严地、体面地教学、研究、生活,不断逼近自己的美好未来?

搭建平台:发挥人才集聚效应 推动学科快速发

学校与教师的关系,既是供方与需方的关系,更是为着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文化传承、知识创造等共同目标而走在一起、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甚至可以说,学校和教师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教师应该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学校也该凭借自身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切实为每一位教师跟进服务、提供资源、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

就民盟西南交大基层委员会而言,许多盟员为学校教学和科研骨干,大家立足本职岗位,通过学校搭建的大舞台,默默无闻地为学校和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龚晖教授2007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张继业教授2007年荣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池茂儒教授入选教育部2010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钱冬生教授2010年荣获四川省老教授协会首届“晚霞奖”。我本人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2011年被中宣部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以“新兴的贸易洗钱趋势与我国的对策”为题上报党和国家领导人,受到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部分观点被《中国反洗钱战略(2008-2012)》采纳。

民盟西南交大基层委员会,常常组织盟员参加民盟成都市委组织的各种专题调研活动,鼓励担任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委员的盟员们,积极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盟员龚晖教授提出了“建议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王莉教授提出了“关于加快养老托老服务保障机制建设的建议”。四川省政协委员、民盟成都市委副主委史本山教授提出了“加强我市灾区就业援助工作的建议”。成都市政协委员曾京教授提出了“关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建议”和“关于加快卫星城中心城间轨道交通规划的建议”;我提出了“关于将成都申创自贸园区列入市委重大调研专题的建议”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曾担任四川省政府参事的高隆昌教授,提出的“加大我省财政低保资金支持力度,保证低保资金预算安排”建议,成为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重大政策。

民盟西南交大基层委员会,还与民盟金堂总支开展结对子活动,利用高校的智力优势和人才支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如叶怀珍教授参与了金堂的道路交通规划工作,并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入研究提出了道路交通规划方案,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贡献了一臂之力。

民盟频繁开展各类活动,了解盟员们在工作上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和挑战,分析研究应对之策。大家发现,科研团队建设中,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有的老师专注于理论研究,不了解地方政府的工作实际和行业、产业现状,对社会经济形势缺乏敏感和领悟。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许多老师有很多新颖、独到的见解,但缺乏必要的平台支持。

对此,建议学校主动出击,积极对接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及当前社会经济热点问题,成立必要的研究基地(中心、所);通过合理配置科研平台和博士生、硕士生资源等,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学术激情和内在动力,抢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机。承接政府部门的调研课题和规划课题,可以为研究人员“接地气”打开一扇窗户,也可以更好地提高我校科研人员的显示度、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旅游研究为例,四川省旅游局挂牌成立了遗产旅游研究基地(乐山师范学院)、民族地区旅游研究基地(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信息化研究基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养生旅游科研基地(成都中医药大学)、旅游标准化研究基地(四川大学)、智慧旅游研究基地(四川理工学院)、休闲旅游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学院)、旅游景区管理研究基地(西华大学)、旅游经济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等。这些研究基地,背靠四川省旅游局的资金支持和一定的技术指导,又有相关课题支撑,既激活了一大批研究人员,又创造了新的发展增长点,开拓了专业领域的新天地,收到了多赢的效果。

振兴文科:不能顶天先立地

“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文科,是学校的软肋。振兴文科,任重而道远。文科的创新性与理工科的创新性大不相同。学校人文学科研究人员要拿到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比理工类学科科研人员大得多。

我校每年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目很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更是不曾问津。严峻的形势,迫使学校的科研导向要有前瞻性。首先,要大力鼓励优秀人员积极争取国家级课题、发表显示度高的标志性成果、扩大个人和学校影响力。其次,要高度重视省部级课题和地方应用研究课题、咨询课题、规划课题的申报和立项。要在研究人员中倡导紧跟热点问题、潜心调查研究、凝炼主攻方向、引领学术潮流、持之以恒。要倡导立体化、多元化相融合的创新性研究,相应的科研成果要生态化、立体化,并通过学校的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同时,对文科成果的评定,不应盲目照搬理工科的SCI类指标,而应该注重其理论创新性及对政府决策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顶天”固然重要但难度太大,在我们不能做到“顶天”时,何不踏踏实实首先从“立地”做起!

在科研奖励上,人文社科成果不应仅仅强调硬性的完成项目研究,更应突出对受到中央、省市领导批示,被有关部门采纳,获得高级别表彰的成果的嘉奖。必要时甚至可以一事一议,切不可因为没有先例而无动于衷。这无形中既能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也能对学校软实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个人简介:

高增安,教授,博导,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我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的第一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跨文化商务沟通》负责人。主要研究反洗钱与金融监管、服务经济、国际贸易、企业管理,主持编制《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产业重建规划•服务业》及多县服务业发展规划。作为成都市政协委员、民盟西南交大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积极参政议政。2013年荣获“四川省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作者:陈秀梅     责任编辑:陈姝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