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合 > 人才培养 > 正文

【学术校庆】知名中学“掌门”齐聚交大 论道创新人才培养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6/05/09 10:18:00 点击数:

5月8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国际会议厅里,围绕“创新人才培养:中学与大学”话题,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与7位知名中学校长:成都市第七中学校长刘国伟、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河北衡水中学校长张文茂、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龚智发、河北临城中学校长薛建芳、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校长肖明华,在西南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活动之知名中学校长论坛一一展示观点,交流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分享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路径和探索。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朱健梅和来自全国各地30余所知名中学校长出席论坛。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国际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沈火明主持论坛。

沈火明首先致辞,在简单介绍西南交通大学的办学历程后,他指出,在全国上下努力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进程中,如何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是中学和大学的共同课题。沈火明表示,在全校上下“相约双甲子,共圆交大梦”的喜庆氛围中,邀请全国各地30余所知名中学校长汇聚成都举办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与交大人共话创新人才培养,一方面是搭建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的桥梁,深入研究创新人才的特征和成长规律,不断拓宽创新人才的成长途径,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另一方面,也是加强学校与中学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进各中学对西南交通大学的了解,凝聚各方力量,共谋教育发展之路,共谱教育事业华章。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变革中的大学与中学

在中学校长论道中学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之前,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以“大变革中的大学与中学”为题率先发言。在简单探讨“深化改革是大学与中学的共同时代命题”和“大学和中学未来发展的两大方向——‘全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后,徐飞围绕“西南交通大学在变革中的思考和实践”,重点阐述了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12345”思考。

“12345”,即一个理念、两大范畴、三个结合、四维一体、五大课堂和“五有”交大人。一个理念,指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徐飞强调,学校因为学生而存在,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强调公共平,推行全人教育。两大范畴,是指:“主体”和“主导”、“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在当今社会中,总是会听到学生“被培养”“被教育”“被塑造”“被成才”,学校、老师或者教育机构起到了足够的、甚至过量的主导性,然而学生的主体性还远远不够。徐飞认为,必须要从“教”的范式转向“学”的范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格外重视“术”和“道”的兼而有之,如果非要分一个先后轻重,那么培养人格品行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精神成人”优于、重于“专业成才”。三个结合,是指“知识、方法和精神”三结合,“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结合以及“‘学术大师’、‘管理精英’和‘行业翘楚’”三个出口。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精神重于方法重于知识,“方法重于知识”是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知其然的同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精神重于方法”则是要求我们具有执着的科学精神,要能打破砂锅问到底,要有治学严谨的科学精神。大学的培养成果理应是多元的,丰富的,“因材施教”既是一种流芳万世的教学原则,也是一种值得谨记的教育公平。学校应该让学生自主开展批判性思维驱动下的深度学习,做积极的知识发现者与建构者,实现差异性和个性化发展。随后,徐飞谈到四维一体,即“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培养、知识探究”,他指出,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体验“Student Experience”为中心,强调好的培养应当是一个不断让学生“试错”的过程。西南交通大学正矢志推进“五课堂”的建设。传统和现行的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课下和课外衍生的校内各类活动如科技、文化、体育、社团、公益、兴趣小组等是第二课堂;国内校外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和义工等是第三课堂;国外的留学、游学、访学等海外学习和实习项目是第四课堂;易班(E-class)、MOOCs课程、云学习、翻转课堂等虚拟课堂和网络交互等e-learning学习平台则是第五课堂。徐飞表示,“五课堂”的全天候全频道覆盖,在学校“五有”交大人(即: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培养中起着中坚作用。

最后,徐飞向在座的中学校长们展示了《西南交通大学经典阅读推荐书目》,他表示学校应该特别注重塑造学生健全有力的人格和高尚品行,培养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高贵精神和美德,希望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通过“悦读”经典,养浩然正气,从“人类进步的阶梯”中汲取“正能量”。


成都市第七中学校长刘国伟:注重人文滋养  促进个性成才

刘国伟首先从个性、人文与中学教育几个方面谈了对教育本质与追求的思考。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及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的发展是精神升华与价值提升的过程,人的充分发展是追求个性的精彩绽放,人文滋养下的个性发展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就如何让个性在人文滋养中绽放精彩,刘国伟提到“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学生活动成长平台”等六点认识和方法,并表示“你有多大的能耐,七中给你多大的舞台”。成都市第七中学正以人文滋养与个性成长为支点,以三体教育思想和新三体教育追求为育人实践策略,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目前正在进行未来课堂的教学改革探索,已经进行翻转课堂四部曲、网络同步直播教学、分层走班教学等教学改革。刘国伟最后表示,学校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育人基石,结合“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育人实践,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育人水平。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新高考背景下  教学模式的转型要求

吴坚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文化传承”五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教育的功能和培养目标,他引用威廉姆斯学院校长亚当福尔克的话,认为应该培养能更清晰地思考和表达自身想法、能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世界、能作为专业的精英更好地服务这个社会的人才。吴坚随后从“教育的基本方式和路径”“高中教学改革的趋势和任务”“教学转型期的挑战”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在新高考背景下,关于教学模式的转型要求的看法。他还简单介绍了复旦附中的慕课平台。吴坚最后总结说:“面向未来的学校的育人模式应当、也必须是有一个自由的环境,但这个自由的前提是要有深刻的体验,有严谨的规划。这也将成为未来教育成败的关键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中学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思考与探索

田间首先提出一个论点“教育没有国界,人才有国界”,他认为中学培养出来的最顶尖人才大部分都移居海外,对于国家没有太大的贡献,这是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反思的。他随后从“指导思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目标”等方面简单介绍了培养项目的总体规划,提出了“三才”(专才、通才、英才)培养的模式。接着,田间从运行系统、实施途径、保障措施三个方面详细展示了系列改革措施和实践探索的阶段成果。最后,他指出,高中教育的改革推进,需要内部力,更需要外部机制和体制的驱动,目前培养中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政策支持不足、培养经费不足、培养模式还需逐步完善等。


河北衡水中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庚哲:责任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李庚哲在发言中首先明确指出“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其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其前提是个性的自由发展。”衡水中学提出“以负责任的教育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的新观点,要求“办负责任的学校、当负责任的老师、做负责任的学生”。为了让课堂教学成为责任教育主阵地,李庚哲表示,学校不仅创新了课程结构,而且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他指出,要把负责任的教育贯穿德育全过程,具体包括“德育活动创新化”“德育主体突出化”等。李庚哲最后谈到,把责任教育进行到底,努力培养创新人才,高中和高校都责任重大。他认为,高中和高校应无缝对接,一起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携手共建培训机制;二是要建立互利共赢科研机制;三是要建立合作共进文化机制。


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龚智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目标是为高校输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龚智发认为,总结拔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能够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供先进经验。他从管理机制、推进策略、教学模式三方面详细介绍了成都外国语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上的方式方法。成都外国语学校还设置有很好的联动机制,与西南交大、电子科大等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都有合作,能够为培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龚智发指出,在培养后期,学校还专门设置有评价制度,能从基础性素质、能力性素质、创新性素质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他最后简单介绍了学校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


河北临城中学宣传中心主任吕胜强:多元育人 特色发展

吕胜强首先简单介绍了临城中学的发展状况,他指出,学校的发展特色就是“多元育人”。随后,吕胜强重点介绍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包括高效课堂是学校学科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学校确立了 “上挂、横联、下辐射”(上挂著名高校、科研院校,横联兄弟学校,下辐射县城初中、小学)的课程实施战略战略;学校以常态化开展“四百、四进、五节”(百所高校、百名专家、百名大学生、百部影视剧进校园;学生进社区、进工厂、进校园、进馆园;艺术节、体育节、创新节、读书节、大学节)活动等等。他最后表示,为了适应新课改和新高考,实现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临城中学还在不断学习和探索,期待未来有更好发展。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校长肖明华:立足核心素养 推进素质教育实践

肖明华在发言中首先谈了自己对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做人教育,人的基本素质是养成教育,而核心素养是那些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素养。肖明华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四个重点与价值意义是习惯养成、品格修炼、能力培养、志向确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四个步骤包括强制执行、理解执行、习惯执行以及内化执行,除此之外,他还介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方略、校本化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最后,肖明华从“课程改革”、“教育活动”、“综合社会实践”、“国际交流合作”四个方面分享了学校立足核心素养的素质教育实践。

下午,与会中学校长参观了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

此外,西南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和各学院(中心)的负责人及师生代表、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子弟小学的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论坛,聆听大学和中学教育专家分享创新人才培养经验。

作者:褚睿鸿     责任编辑:陈丝丝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