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合 > 人才培养 > 正文

【教育导报】西南交通大学探索培养创新拔尖人才——32门跨学科课程撬动学生创新思维

来源:【教育导报】 日期:2017/12/02 13:02:00 点击数:


11月的一个上午,西南交通大学跨学科公开课“可持续环境与设计”课程研讨会如期举行,在课程负责人、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黄媛的主持下,三组同学就校园某处小树林的整改规划方案做汇报,汇报中,前期调研、概念设计、财务预估、团队任务分配、废弃材料再利用、对空闲场所的开发利用等样样不少。据介绍,规划方案一旦成熟,将在实际中予以实施。

这是西南交通大学唐臣书院32门跨学科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剪影。

唐臣书院是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的重要实现载体。管理模式上,茅以升学院行使教学管理与学生教育两项职能,其中学生教育主要依托唐臣书院,通过实施个性化、精英化、养成化、高要求、跨学科的特色教育,建设致力于全人教育的学院与书院联合培养体。

“大学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新时代学校一流人才培养必须要胸怀大局,顺应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既立足中国国情又强化国际特色,中西融汇、古今贯通。”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说,作为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在探索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不遗余力。2016年1月12日,在茅以升学院基础上的唐臣书院正式揭牌成立。

茅以升学院是背靠西南交大全国学科排名第一的交通运输学科和高水平师资,拥有优质课程资源、高层次培养模式和个性化培养方案的荣誉学院。可以说,学院的学生经过层层考核筛选的最为优秀的本科学生群体。针对这群来自包括土木、机械、电气、信息、交运、力学、材料、测绘、金融、数学、中文等11个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学校决定依托唐臣书院实施个性化、精英化、养成化、高要求、跨学科的特色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其中,包括实施通识教育和养成教育,负责创新、创业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及其他非形式教育等工作。

在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看来,为迎接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挑战,顺应高等教育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移的深刻变革,学校必须以范式创新再造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经过探索、研讨,唐臣书院启动了两项基础工作:通过构建“唐臣书香”经典阅读文化体系,加强通识教育;通过开展首批“跨学科荣誉课程”立项工作,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唐臣书院院长郝莉表示,“书院希望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团队、跨学科的课堂构成和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知识、批判性的思考能力、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图书馆和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及艺术表现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价值判断与独立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跨学科的整合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创造新知识,养成终身自我学习的习惯。”

新能源技术:应用基础与前沿研究、交通土建信息化技术、纳米科技与生活、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定制化微运动与自媒体、“玩转”中华传统文化、趣味数学和力学的世界……自2015年底开展了首批“跨学科荣誉课程”立项工作以来,唐臣书院已完成四批次共计32门跨学科课程。

工程训练中心教师李君牵头的跨学科课程是从代码到实物:造你所想,主要教同学们使用代码来表达想法,使用工具来制造东西,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25人的规定选课人数经常“不够看”,每次上课都有很多同学站着旁听。特别的是,这门课是在学生宿舍——唐臣书院进行的。对此,李君表示,“和在教学楼里的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这样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相接近,感觉学习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让学生走出寝室门就能上课,很方便,学习氛围也很轻松。”

“我们跨学科课程的老师来自工、理、文、管等多种学科的,有课程教学、课后研讨、动手实践相结合,形式十分多样,新颖独特,我们都很喜欢”,唐臣书院高金锋同学说道。唐臣书院“卓尔乐群”的核心理念,“茅以升精神”、“读书”、“交流”、“养成教育”等关键词依然深入同学们心中。


新闻来源:《教育导报》 2017年第107期(总第3124期) 第2版 新闻版 (陈姝君)

http://jydb.scedumedia.com/DocumentElectronic/doc-3662.html?from=groupmessage

 

作者:陈姝君     责任编辑:梁碧波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