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学校关于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利兹学院“探寻交大之源”实践队于寒假期间前往河北唐山开展“寻根—重走交大路,感悟唐院精神”实地调研校级重点“返家乡”实践项目。实践项目旨在通过实地走访、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学校历史,感悟交大精神,激励实践队员们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探访铁路源头,追溯交大初心
实践队首先来到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和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的诞生地,博物馆见证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的历史进程。通过参观,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学校与铁路建设的紧密联系。他们了解到1896年,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为适应中国铁路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进一步理解“西南交通大学因铁路而生,因轨道而兴”的内涵。

走进唐山研究院,重温校史辉煌
实践队一行来到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在校史馆副馆长罗群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漫步于校区,参观风格独特的建筑群。唐山研究院在唐山市政府的倾力支持下,不仅妥善保留了图书馆和东讲堂震后的遗迹,还依照原址原貌精心重建了老唐山交大的建筑,让唐院往昔的辉煌得以重现。这里不仅是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更是文化传承的精神高地。
实践队员们踏入校史馆,映入眼帘的是珍贵的历史照片、手稿,还有记录着交大辉煌成就的百项第一墙和院士肖像墙等展品。队员们通过这些展品,全方位了解了学校从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一路走来,发展成为西南交通大学的光辉历程。罗群老师详细地讲述了学校迁至唐山后的发展壮大史,以及唐山这座城市在学校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着每一个故事,深刻体会到学校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使命与担当。

感悟交大精神,传承使命担当
在校史馆的“竢实扬华”精神墙前,罗群老师详细解读校训的深刻内涵,并结合唐山校区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交大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故事。回溯往昔,抗日战争时期,茅以升先生设计并炸毁钱塘江大桥,以非凡的智慧与果敢,为抗战大局做出巨大牺牲;抗美援朝期间,交大师生积极响应号召,投身支援前线的爱国行动,用热血诠释家国情怀;还有陈能宽院士等众多校友,默默参与“两弹一星”工程,为我国国防事业立下不朽功勋。听着这些事迹,实践队员们深受鼓舞,内心满是对前辈们的敬仰之情。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交大的优良传统继承并发扬下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拼搏,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续写交大人的辉煌篇章。


寻根交大路,砥砺新征程
短短两天的实践活动,实践队师生通过追溯交大办学历史、探寻中国铁路发展历程、学习交大辉煌成就,深刻感悟交大的“前世今生”和作为交大人的责任与使命。百廿余载,西南交通大学始终秉持“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新时代背景下,西南交大学子将继续传承“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寻根—重走交大路,感悟唐院精神”实地调研校级重点“返家乡”实践项目不仅是一次历史的追溯,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利兹学院“探寻交大之源”社会实践队用实际行动践行“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宗旨,展现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