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院部动态 > 正文

力航学院博士研究生贺宇翔在国际顶级期刊PNA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来源: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日期:2024/09/27 10:49:33 点击数:

近日,力航学院博士研究生贺宇翔在《美国科学院刊》上发表题为 “Accurate prediction of discontinuous crack paths in random porous media via a generative deep learning model”的研究论文。这是学院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该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全称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创刊于1914年,与Nature、Science、Cell齐名,是公认的世界四大科学期刊之一,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

该论文第一通讯单位为学校,第一作者为学院博士研究生贺宇翔、通讯作者为李翔宇教授。论文合作者还包括成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谭宇、西南交通大学杨名山博士、博士生王永彬、许阳光副教授、袁江宏副教授、康国政教授以及浙江大学陈伟球教授。

论文首页

多孔介质由固体骨架和孔隙结构组成,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性能催化材料、高密度储能电极和飞行器轻量化设计。孔隙结构为多孔介质的设计提供了额外的自由度,使其具有高催化率、高储能效率和高比强度等优异的性能。但是相对脆弱的孔洞结构也使得这类材料容易失效。微结构的损伤和裂纹失控扩展是影响多孔介质服役寿命的关键因素。深入了解多孔介质中微结构的断裂失效机制对于实现高性能抗裂多孔介质设计至关重要。然而在随机多孔介质中,由于几何构型的高度随机性,微结构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主导了材料的力学行为。即使在简单的单轴拉伸位移载荷作用下,多孔板每个孔隙周围的基体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当断裂发生时,裂纹以不连续的特征在多孔板中扩展。利用传统的断裂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求解上述复杂的断裂问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随机多孔介质的断裂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复杂多孔结构的断裂响应,研究人员受机器视觉的启发,开发了可以准确预测随机多孔介质中不连续裂纹路径的生成式深度学习模型。在深度学习模型中引入全尺度内部连接精确地描述了孔洞结构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断裂的多尺度行为以及裂纹扩展的非连续性特征,并在训练过程中引入弹性应变能密度场作为辅助变量协助定位裂纹的起始位置,从而大幅提高了模型推理的准确度,达到与传统数值模拟方法相当的预测精度。

模型预测性能评估

该模型只需要从输入的图像中提取多孔结构的几何特征即可快速推理裂纹路径,跳过了繁琐的力学计算或者数值模拟,使求解断裂问题的时间从数小时降低到了1秒钟以内,大大提高了预测效率。结合现代的图像采集技术,该方法可以在工业场景中实现对多孔陶瓷、岩石等材料的断裂性能的高通量评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深度学习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应用测试

该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西南交通大学前沿科技培育项目的支持。


信息员:梁碧波  作者:贺宇翔   摄影:力航学院   编辑:陈丝丝、张梦莉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