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院部动态 > 正文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举行庆祝茅以升班成立三周年活动

来源:附属中学 日期:2023/12/27 17:24:54 点击数:

以升精神今犹在,且看吾辈展锋芒。为扎实推进拔尖学生培养工作,激励附中学子秉承茅以升先生遗志,弘扬科学家精神,立学济世,追求卓越,砥砺奋进,12月22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茅以升班成立三周年庆祝活动在附中报告厅举行。活动由附中校长雷国胜主持。

雷国胜隆重介绍了到场的各位嘉宾:中国科学院刘嘉麒院士、中科院学部工作局龚剑明研究员、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晓光、副秘书长茅为中,西南交大副校长姚发明,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强,西南交大茅以升学院党总支书记甘霖以及部分高校和区内中学的特邀嘉宾。

姚发明代表西南交通大学和附属中学,对刘院士和各位嘉宾的到来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西南交大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突出贡献和对基础教育人才的融通培养,着重讲述了两度出任交大校长的茅以升先生的卓越贡献和对后辈的精神引领。“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茅以升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交大人励志成才,报效祖国。他希望交大附中茅以升班的学子,弘扬科学家精神,珍惜韶华,潜心学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守护好茅以升班的荣耀,肩扛责任,筑牢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独立人格,努力提升综合素养,为将来考入一流高等学府,实现自我价值,打下坚实基础,让青春和梦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绚丽绽放。

刘强充分肯定了附中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对茅以升班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他在讲话中强调,创办茅以升班,既是响应成都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的有益探索;更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主动实践,希望附中能通过与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的密切合作,整合西南交通大学优质资源,以茅以升班的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贯通式培养的有效模式,走出一条科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助力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并以此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强区的发展,擦亮茅以升班的品牌,使之成为西南交大附中,乃至金牛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是为纪念茅以升先生,由他生前担任过职务的十余个单位发起并捐资,并于1991年设立。其宗旨为纪念茅以升先生为我国工程建设以及科研教育的贡献,并继承其未竟事业,促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繁荣,促进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

刘晓光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茅以升先生的事迹和崇高精神,使茅以升班的同学们对茅老光辉伟大的一生有了基本了解。他表示,基金会秉承茅老的遗志,成立32年以来,一直非常关心科普教育和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设立茅以升班,旨在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茅以升先生工程教育思想,推动新一代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希望附中学子,依托西南交大的优质教学资源,在西南交大茅以升班的引领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随后,刘晓光为茅以升班授牌,这标志着茅以升精神在基础教育阶段也有了发扬光大的培育系统。接过茅以升班的匾额,就是接续茅老先生的遗志,勤奋拼搏,报效祖国。茅班精神的接力棒,已经传到附中学子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家国使命,附中学子义不容辞。

读巨匠经典,传薪火精神。茅为中向附中学子赠送了珍贵的礼物一一《茅以升全集》,号召同学们以茅老为榜样,发扬科学家们心怀天下、刻苦钻研的精神,接续奋斗、接棒传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龚剑明研究员为茅以升班学生代表,佩戴茅以升班徽章并赠送科普书籍。“书”聚壮志,“徽”洒青春,徽章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茅以升班四个字,是交大附中优秀的代名词,更是追求卓越的一面旗帜。

在蓉部分高校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招生处与附中共同举行了“优质生源基地”签约授牌仪式。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对附中教育工作的支持与厚爱,是对附中出口质量的肯定,也是对全校师生的激励和鞭策。 附中将以优质生源基地的建立为契机,继续发挥教育合力,共同书写教育教学事业新篇章。

刘强副局长为获得全国和四川省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二、三等奖的学生及指导老师,颁发证书。

甘霖赋诗一首《唐臣新青年》,寄语附中学子:“唐臣新青年,俯下身来,用热爱的心,去阅读厚重的书;唐臣新青年,挺起脊梁,用光明的心,去架起钢铁的桥……”

庆典仪式最后,刘嘉麒院士挥毫泼墨,为茅班欣然题下“科学报国”四个笔力浑厚,苍劲有力的大字。 一笔一划饱含深情大爱,横撇竖捺蕴含拳拳期待。同学们深受震撼,现场掌声雷动。

本次交大附中茅以升班成立三周年活动的圆满举行,将促进我校凝聚多方力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同时也极大地激发起了同学们学习先辈、传承先辈的决心。

携手共奋进,以升精神永流传;聚力育栋梁,青春着意看今朝。 附中学子将在以升精神的感召和指引下,不惧艰苦,披荆斩棘,力争前“茅”,奋斗“以升”,存壮志以凌云,怀雄心而登顶,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茅以升”,将茅以升精神播撒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作者:凌月波   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