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院部动态 > 正文

人文学院体系化常态化推进劳动育人

来源:人文学院 日期:2022/12/01 16:41:31 点击数:
信息员 摄影
部门审核 终审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人文学院大力开展劳动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学生对劳动创造幸福的理性认知和实践自觉。

一、充分依托校院资源,内容形式多样化

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的场地与资源,定期开展劳动实践区清扫、校宠卫士、自习室清扫、雕塑清理、共享单车摆放、开心农场种植、办公区清理等劳动实践活动,让校院资源成为劳动实践教育的有效载体,既能够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尤其是新生对学校和学院的熟悉与认同,又让劳动成果切实惠及了校园师生。

同时,学院在校外建设有多个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土地村爱之家、青青小屋等基地已成为学院党团支部和各学生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活动内容涵盖知识课堂、故事讲述、音乐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解、村民防疫知识提升等。

二、有序开展日常活动,劳动实践常态化

学校自今年起启动了一年两季的集体劳动日活动,人文学院积极响应,并以此为基础,常态化开展各项劳动实践活动。天佑斋20栋中庭为人文学院劳动实践区,学院组织学生每周开展一次清扫整理。学院组织志愿者每周六前往土地村爱之家实践基地开展公益课堂活动,对小朋友们进行分班教学,增强孩子们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

校园雕塑清理、共享单车文明摆放等活动也保持着每半月进行一次的频率,通过擦拭雕塑、打扫雕塑周边卫生、清理草坪、摆放单车等,切实美化了校园环境。此外,开心农场种植园已于11月底开园,目前学院已经组织开展3次活动,日后也将成为学院的又一常态化活动。

三、精心运维信息平台,人员招募高效化

为向全院师生精准推送劳动实践活动信息,学院牵头建立以QQ群为载体的“人文志愿者信息平台”。自建立以来,已经精准推送活动信息400余条,平台内长期活跃并参与各类活动的同学超600人。平台在每一学年会定期进行人员清理,不放过任何一个“僵尸号”、“营销号”。每一学年也会提醒已毕业的学生自愿退群,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该平台由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统筹管理,已形成通知清晰、责任明确的活动发布与人员招募工作机制。在单项活动招募结束后,由专项负责人创立活动专用QQ小群,并在其中发布活动的具体信息和注意事项,从而有效实现了“宏观招募,微观指导”的有机结合。目前,该平台已成为学院学生参与劳育活动的重要渠道。


四、持续推进精品活动,劳育项目品牌化

学院目前已经建立“乐馨”寝室装潢大赛、“土地村爱之家”周末公益课堂、“青青故事小屋”、“躬行”志愿服务活动等4大品牌劳育项目,通过品牌影响力带动全院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已经形成“资源足、品牌强、实效显、参与度高”的劳动育人新局面。

其中,“乐馨”寝室装潢大赛已持续9年,每年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展开,通过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宿舍建设和行为养成;“土地村爱之家”周末公益课堂已持续8年,年均服务800余人次,累计参与志愿者3500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500余小时;“青青故事小屋”已持续5年,以青青小屋为主要开展平台,为小朋友们讲故事、包粽子、包饺子等,年均服务200余人次;“躬行”是人文学院在今年劳动节新开设的项目,在8个多月的建设中已经于学院内形成了较好的影响力,将成为学院的又一大劳育品牌。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不仅是素质教育体系的价值基础,也是健全人性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通过参与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人文学院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培养了劳动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未来,人文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劳育活动的建设与开发,持续探索劳动育人的新模式、好方法。

60583911D2D3F2EEF2A5AC6EA7E_57F1EF96_6946F.jpg



作者:刘爽   编辑:xdcbj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