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学术活动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学术活动 > 正文

【创源大讲堂】极高能宇宙线的起源和GRAND项目

来源: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日期:2025/04/16 09:57:04 点击数:

主持人:刘四明教授

时间:2025年4月16日(周三)10:00

地点:犀浦校区二教2539会议室

腾讯会议号:262-935-673

题目:极高能宇宙线的起源和GRAND项目

主讲人:张毅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与空间天文研究部研究员,紫金山天文台"张钰哲学者"。长期致力于宇宙线物理与高能天体物理研究,聚焦高能粒子探测技术的前沿探索。在宇宙线各向异性方面的系列工作被国际同行评价为"该领域的里程碑;近年来在伽马天文领域的工作成功揭示银河系内新型超高能伽马射线辐射晕结构,还完成迄今最高精度的银道面超高能弥散辐射系统性测量等。现担任中欧合作"超大型中微子射电探测阵列(GRAND)"GP300试验阵列项目负责人,主导这个下一代宇宙线观测装置的研制工作。同时担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各向异性分析协调人,负责协调项目中的宇宙线强度空间分布研究;研究领域涵盖从宇宙线物理分析到新型探测器研制的全链条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重要成果。

摘要:宇宙线的发现已有百年的历史,但它的起源问题一直未解决。极高能(十的十八次方电子伏特)宇宙线和中微子的观测研究是解答 “极高能宇宙射线起源” 这一世纪难题的重要手段。目前,利用低频射电阵列探测极高能粒子的簇射过程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报告将介绍极高能宇宙线和中微子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未来实验设施,基于大型中微子射电探测阵列GRAND实验介绍低频射电阵列探测高能粒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


作者:唐原原   编辑:冉孟雨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