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60岁的郭建国以西南交通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的身份参与了董事会成立20周年庆暨“董、校、院”深化合作发展论坛——第16次董事大会。自1994年董事会成立以来,他坚持参与大会、从未缺席,是名副其实的“大会元老”。
郭建国,现任北京地铁监理公司总经理,除了西南交通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这一身份,他同时也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光华知青关爱基金企业联盟副干事长。
首届董事会上的“路外系统第一人”
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和科技需要,西南交通大学联合33个单位共同发起,并于1994年7月1日成立了西南交通大学董事会。谈到参加的第一届董事会,郭总的自豪感不言而喻:“我是大会成员中‘路外系统第一人’。”他解释说,当年西南交通大学隶属于铁道部,最初筹建董事会的时候,除了他代表的北京地铁,其余都是铁道部系统内的组织机构,他们属于铁路以外的系统,俗称“路外系统”。
20世纪90年代,地铁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当时国内只有北京、天津两处在发展地铁,北京地铁是最早的一家企业,而当时的大学,也只有西南交大土木系有一部分课程涉及到了地铁建设。听闻西南交大在筹建董事会,公司便有意向与学校合作。双方接触之后,很快确立了校企合作的意向:一、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二、学校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三、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正是这样一次契机,时任北京地铁建设公司总经理的郭总便以“路外系统第一人”的身份参与了董事会成立大会,并担任副董事长,也正是自那之后,他与交大结下了不解之缘。
成功背后的15年补课生涯
郭总生于1954年,青年时期恰遇文革10年,求学之路颇为坎坷。1969年初中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到东北兵团参加工作。“我有46年工龄,但是这中间差不多有15年,我都在‘补课’,”郭总笑着说,“从大专到本科,再到研究生,这些年来,我好像一直都在学习。直到几年前,才终于感觉自己完成了学业。”
谈到学习,郭总分外谦虚,然而说到阅历,他便是后辈们的楷模。在他主持设计的项目中,共获得过14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其中包括6项二等奖)、多项行业进步奖,厚实的履历令人钦佩。20年的时间,他从普通的员工做到了副处,两年之后,擢升为正处,这一切,都充分肯定了他的努力和付出。如今的他,是教授级高工,这一生,可谓成就斐然。曾经有人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获得成功?郭总的答案是:专业+特长+爱好。他说,其实成功很简单,在一定的领域获得肯定就是成功了,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点肯定。你要相信自己付出的都会有回报,一步步来,就能走向成功。至于成功路上的捷径,便是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爱好去做事。
郭总对于自己的过去只是侃侃而谈,并不论艰辛,然后可以想见,他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任何一项成果的取得,必然付出了对等的代价,只是如今的郭总,早已有了包容一切、淡看荣辱的胸怀。
虽非交大人,却怀交大情
在断断续续15年的“补课”生涯里,郭总接触了法律、金融以及企业管理三个方面的知识,最终拿到了清华大学的MBA学位。尽管毕业的学校都与交大无关,但他心里对交大始终有一份情。郭总说:“我自己的女儿、我妹妹的儿子都是交大毕业的,当初就是我推荐和鼓励他们来到交大学习,因为我觉得交大是所好学校。”尽管自己不是交大人,然而看到后辈能够从交大走出去,郭总满怀欣慰。
不仅是对自己的孩子,郭总对交大的学子都有一份殷切的期盼。他是土木学院的客座教授,经常会受邀来到交大讲课。对于莘莘学子,他给出了自己的寄语:“一名优秀的大学生首先需要有上进心,这是一切成功的源头。其次,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再有,就是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专长,结合专业和特长,找到表现的平台。最后,必须要脚踏实地去做事,干一行爱一行,记住实践出真知这一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