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二食堂三楼,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做客第47期青年讲坛,为交大师生带来回顾历史、深度剖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精彩演讲。
喻大华教授分别从战争的酝酿与爆发、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过程、被迫签订《马关条约》4部分,带领大家一同回顾了发生在120年前那场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的战争,全面分析了两支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以及中方最终战败的原因。他说:“今年恰逢甲午120周年,今晚不只是为了重温历史,也是为了鼓励大家挥鞭前进。”
喻大华教授首先分析甲午战争的酝酿与爆发,他说,1894年5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代为镇压,但此时的清政府忙于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无暇顾及此事。此方面足以体现出清政府的腐败。中日爆发战争,最终结果就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争以签订《马关条约》告终,清政府用巨大的损失换回了中日休战。在喻大华教授看来,中国战败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首先是军事层面的差距。清朝军人不讲协同作战、缺乏后勤补给、没有情报体系、军人素质极差,官兵关系又很紧张,无法与日本近代化陆军展开战役层面的较量;其次,国家体制层面也有差距,清朝的国家体制国内官民关系紧张,统治者跟人民互不信任。相反,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已经完成了立宪;再次,民族层面上的差距也是原因之一,当时国人普遍缺乏国家、民族、主权意识。”
“今天我们回顾这场战争,不为传递仇恨和屈辱,重要的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引发大家对历史的思考,最终得到启示。”喻大华教授号召同学们肩负起对于国家、社会的责任,并题词祝愿西南交通大学“高歌猛进,鹏程万里”。(学生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