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燕腾飞老师就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和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的赛况、比赛流程等问题进行了讲解。
自2008年起,燕腾飞便组织带领学校学生参与这两项国家级赛事,数年来亦多有斩获。尤其在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上,学校师生每年均有获奖。在2012年的第六届比赛上,学校师生更是取得了全国最好成绩,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燕腾飞介绍说,参加这类创新比赛的同学在专业方面有一定要求,希望能够进一步深造。这类比赛也的确对学生能力、素质都有较大提升。由于比赛覆盖全国,影响力较大,所以获奖同学也会因此获得一定的升学优势。即使毕业后直接工作,用人单位也很欢迎有相应参赛经历的同学。能参加这类比赛,就说明其不仅在专业课程方面有优势,在课外活动上也十分积极。
燕腾飞就负责答辩同学的能力进行了着重强调。在他看来,答辩好坏对于整体比赛结果有着重要影响。答辩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展示团队作品功能、优势、研究目的,还要对裁判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事先思考,很锻炼能力。“这样的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很受用,在工程介绍、招投标工程中,尤为重要。”
近几届比赛中,与学校共同参赛的还有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提及与其他学校相比我校同学的表现情况时,燕腾飞自信地说:“虽然参赛学校也有像清华这样的名校,但在我们学校与之过往的两次PK中,我们都显示出绝对优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校在交通运输方面的领先地位。”
对于计划参赛的同学,燕腾飞也给出建议:首先就是要提前开始准备,其次要注意申报书填写,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比赛后续进行。而比赛的难点,则在于组队、选题和指导老师选定。组队上需要选择多个专业的同学,并且要有团队合作意识;选题要具体、难度适中,最好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指导老师则要选择真正能够起到帮助作用,在专业领域上有一定建树的老师。必要时,可以邀请博士生、硕士生帮忙。(学生编辑:谭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