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在学校主页上看到我校党委副书记桂富强、副校长张文桂在给同学赠书题词中写道‘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以及‘世界读书日·日读世界书——记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师生联袂荐书’的新闻时,很是振奋。今天我想通过本次讲座再和大家分享‘读书好,书读好’这两句话的真谛”。24日晚7点,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系主任莫光华教授在犀浦校区图书馆二号报告厅汇报外国语学院大型系列阅读讲座第二场——“歌德与《浮士德》”时开场道。
歌德是谁?为什么是歌德?为什么是歌德的《浮士德:一部悲剧》?歌德的《浮士德》是一本什么书?我们究竟该如何谈论歌德?带着一连串问题,莫教授开始了今晚的汇报。 正如歌德当年评价一代文豪莎士比亚所言:我们不要讨论莎士比亚,一切提到他的话都是不够充分的,…对于他的伟大心灵来说,舞台太狭隘了。再试想,歌德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物呢?作为迄今为止最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之一,歌德集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思想家、自然研究家(博物学家)、政治家等众多光环于一身,是当代德国公认的历史上“最伟大的德国人”之一,是最能赢得世界各民族认同的最耀眼的德国文化名片。当歌德1775年应邀前往魏玛时,只有轻便的随身行李,其中包括《浮士德片断》(Faust-Fragment)在内的一些手稿;当他在1832年在魏玛辞世的时候,却为世人留下了多达三百四十一箱各类手稿、一万七千八百块岩石和矿物标本、九千张图画、四千五百件宝石制品、八千册图书、大量的油画、雕塑和自然科学收藏品。正如法国著名女作家施达尔夫人所言:歌德是唯一能把全部德意志精神的特点汇聚于一身的人。
莫教授在简要介绍完歌德的生平、歌德与色彩学、歌德博物馆、走近歌德的第一批中国人、国内前三代歌德学者代表之后,又同大家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回忆知青岁月:为借《浮士德》走30里地”的故事,勉励大家,多读经典,读好经典,让世界名著作为精神食粮给予人生以力量。出于时间原因,莫教授未能同大家分享完准备好的完整的报告内容。因此,莫教授为大家推荐了影视和舞台上的《浮士德》并概要地讲述了《浮士德》的结构与内容以及《浮士德》故事情节与研究,希望大家能够在闲暇中多去了解《浮士德》以及歌德本人。但也正如莫教授平时所言:如果把歌德比作一座魔山,我们对他的研究也只不过山之一角而已。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惟有脚踏实地,刻苦专研,方有可能采撷到伟人的点滴光辉。
据了解,为推动全校经典阅读活动深入开展,促进我校社会科学研究,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外国语学院在建院三十周年之际,结合学校发展战略与“五有交大人”培养理念,特推出此大型系列人文讲座。系列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格致书院承办,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从我校通识教育书目中遴选8部经典进行深度解读,以激发读者的兴趣,感受阅读愉悦。讲座安排在2015年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晚上19:00,形成“每月一本书,月末周五见”的阅读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