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华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思政课“翻转课堂”之“课堂讨论的开展”研讨会

来源:新闻中心记者团 日期:2015/09/23 19:45:00 点击数:

9月2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研讨会,针对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经验交流。研讨会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室饶世权老师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义文首先指出,思政课教学正面临怎么考评学生成绩,怎么让学生认同的困惑。在“互联网+”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逐渐意识到,需要运用“互联网+教育”的新思路来探索思政课的发展。“翻转课堂”这一新教学模式在思政课已经运用了三个学期,并在逐渐推广。老师们在这期间积攒了一些教学经验,学生们也通过学习平台得到了全国二十多位知名学者的指导。但“翻转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怎么样进一步促进课堂讨论,仍然是值得思考的。

 

韩锋老师结合自己在翻转课课堂的实践经验谈了自己的思考。他提出,课堂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网上学习的沉淀,在确定的主题下任课教师和助教组织学生进行并参与其中,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解答学生的困惑和问题的课堂讨论。韩锋在课堂讨论实践中采用了“小组讨论-大班发言-教师总结互动”这样的环节,采取了先在征求学生意见的情形下由教师确定讨论主题,再组织大班单位下的小组讨论的模式。他将考核方式分为在线学习、课堂讨论、平时作业三个部分,将出勤考核、小组正副组长打分以及助教的评价打分纳入具体考核范围。分享自己的经验过后,韩锋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课堂讨论是否可以更加多样化?如何开展课堂讨论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和互动?

张若云、任勇两位博士助教先后发言,从助教角度对“翻转课堂”中的课堂讨论进行总结。张若云认为,在新形势下,师生们都应该与时俱进。她说道:“很多学生乃至老师都不太清楚线上平台的使用方法。比如智慧树平台,它是干什么的?如何使用好这个平台?老师们也暂时不能很好地解答这些问题。”而在“翻转课堂”中,课堂讨论的材料又应从平台学习中获取,因此,师生们因时而变就尤为重要。任勇则就线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了进一步补充。

饶世权结合清华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强调一点,清华大学采取了教师主导,学生自愿参与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学的进度可以得到保障,课堂讨论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度也相对紧密,但是,学生的参与度是有限的。饶世权提出了疑问:教师确定选题是否是最好的选择?强制学生参与与学生自愿参与到底孰优孰劣?

 

发言后,关于翻转课堂中课堂讨论的环节,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教师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作者:朱如意 摄影:何伟 姜吉瞳     责任编辑:陈姝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