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表格:提供评量者与被评量者之间的对话
5月22日上午,麻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史美瑶博士在犀浦校区X1103为我校“首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学员主持了题为“提升学生学习成效:评估表格(rubrics)的设计与运用”的教学工作坊。研修班两位助教——李远富常务副主任和郝莉处长全程参加并参与课堂讨论。
史博士认为,评量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反馈——提供评量者与被评量者之间的对话,而评估表格(Rubrics,另称作量规)是一种重要的评量工具。她从评估表格的概念、使用益处、设计和使用的方法及步骤以及运用评估表格可能具有的挑战等几方面进行了介绍。她说,评估表格是一份评分清单,教师依据它来描述自己对学生作业的期待,可使用连续性的等级来评量较主观的情境学习或较复杂的作业。使用评估表格的益处在于:对学生,他们通过评估表格,能够清楚地知道作业的努力方向,明白自己如何被评量,可借此进行自我评量,也可改善自己的表现;而且有助于评量更公正也更一致。而对教师而言,评估表格能促使老师将要求和作业标准更精准地表达出来,也能得到教学成效上的反馈,减少批改作业的时间。她举例说明了评估表格的设计步骤,介绍了从分类(含主要指标和特质)、分数(等级)以及分析三方面如何进行“三分法设计”。随后,她将研修人员分为六个小组,引导各小组从上述的指标分类、分数等级以及描述分析三方面出发,进行了一场关于“设计一份针对海报作业的评估表格”的组内讨论和成果汇报。她对研修班老师的活跃思维和精彩论点连连称赞。最后,她与老师们就评估表格、大学教学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李远富常务副主任在总结工作坊内容时指出,史老师的讲解为科学、公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提供了一种新工具——评估表格可以达成师生间的契约,提议各位老师在自己课程的讨论或作业环节进行试用,发挥表格的导向作用。郝莉处长肯定了评估表格在保留过程性课程资料、保持评价的完整性、制订新的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意义。她给学员“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请他们结合自己的课程,设计一份可实际应用的评估表格,作为课程标准的一部分。而教务处将对其中的优秀方案以小项目的方式进行支持。
大学教了没?老师怎么教?
5月22日下午,史美瑶博士为全校九十多位教师进行了主题为“大学教了没?老师怎么教?”的专题演讲。她从大学教育的特质与挑战讲起,重点介绍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中,老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学习,而学生在自己学习中的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她还介绍了学生学习成果导向的评量与教学方式等内容。
她首先引导在场老师思考:学生为什么选择报考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大的办学宗旨是什么?西南交大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她认为,这一系列问题都跟所有老师的教学活动直接相关。大学应该教什么?史博士结合权威调查公司公布的调查报告以及知名公司的选才标准等资料,认为,永久学习的能力、可转移的学习能力、解决未来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学习的能力等是大学该教给学生的。对学生,可运用评估表格和文件夹等多元化的评量方式,来考察其学习成效。同时,使用不定期的评量,给予学生及时的、形成性的反馈。史博士教在场老师用“说一个故事”的方式来评量“教了没,以及取得的学习成效如何”这一问题。她认为,要提高大学的教育品质,除了必须提升教师教学的成效以外,每一个与学生有关的教师、行政人员、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单位都应该参与。“学习是多元的,不是一定要有人一直牵着你的手。”老师的角色是制造机会,引导学生不停思考。
作为全美第二个成立的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麻州大学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对该校形成“重视教学”的文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史博士说文化培养需要一段时间。“只要有一小部分人开始做了,有这样的机会来进行教学讨论,形成了谈论教学的空气,这个学校的教学就有希望。”这与我们研修班的理念异曲同工。
研修班学员和其他老师普遍认为从史博士进行的工作坊和主题演讲中受益良多。有人认为:通过参与史老师的工作坊课程,心里的疑惑得到了开解,知道评估表格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判断学生的回馈,自己的教学形式也能有所改变。还有人认为:在下午的学习中,更加明确教师的定位,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习惯养成的培养者,方法教授的启迪者以及学科知识的引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