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下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职工专题学习会在图书馆二号报告厅举行。学院党委中心组成员、全院教职工准时参加学习会。本次会议特邀马克斯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占祥教授就“师者之才、师者之德及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课程思政的思考”为主题作了精彩的解读和分享。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刘玉主持。
刘占祥教授由中国古谚“登高自卑,行远自迩”抛砖引玉,强调了阅历的重要性,结合个人阅历,谈自己对“师者之才、师者之德”的理解。解析了 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原因可能包括时代、环境、氛围、体制、机制等,提出大学老师不可忽略的“师者之才”和“师者之德”两个维度。
针对“师者之才”,刘占祥教授设问何谓“大学”,随后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法和西方的大学出发,详细阐述了大学的含义,并谈到,将中国和西方对于“大学”的结合在一起,可以推知,大学在教育职能方面的根本任务是:探讨知识。大而言之,要学习两种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提升精神。总体而言,要培养两种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拿我校的表述来说,就是价值塑造、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
随后引用茅以升老校长原话“学文科的要学理,学理科的要学文。大家都可以学点音乐、美术之类。” 结合“思维”,讲解了“师者之才”的含义,得出了“丰厚的学识才能,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的结论,再次强调我校的人才培育的新理念包含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培养、知识探究四维一体,说明我校本科教学的新理念是以学为中心。认为对学生的指导、点化、引领等,实际上要求了教师需要具备更为卓越的才能。
刘占祥教授还谈到,中国的传统理念是德才兼备。德,绝非可有可无的;德、才的结合,使人臻于完美。强调了“德”是以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师德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刘占祥教授结合2014年10月9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精神,重点解读了2018年11月8日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他个人认为,其中第一至三条是政治要求,第四至十一条是道德要求。
就课程思政问题,刘占祥教授谈到,课程思政就是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于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隐形嵌入”的方式将思想元素引入课程教学之中。
课程思政的实现的渠道包括思政课、通识课和专业课。其中不乏存在着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的直接替代、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的无限扩容、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的简单复制、课程思政是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混合、课程思政是形势政策讲座的集合等误区,分享了包括三个课程思政的方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专业历史和人物教育作用、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传递正能量。
在总结时,刘占祥教授谈到,教师最大的利器是高尚的师德和卓越的才能。“要以高尚的师德和卓越的师才,点亮青年学子的心灯!”
刘玉书记在最后总结中表示,刘占祥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帮助全院教职工对师德师风的内涵有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启迪,尤其是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和方法对学院进行基础和专业课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有很大的启发。与会教职工以热烈的掌声对刘占祥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最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