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合 > 科学探索 > 正文

西南交大党委教师工作部带队参加第六届全国教学发展网络(CHED)年会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日期:2019/09/25 14:52:18 点击数:
信息员 摄影
部门审核 终审

9月20日—22日,第六届“全国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ED)年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年会以“创造的教育与个性化学习”为主题,来自全国172所高校的千余高等教育学者、教师及教师发展工作者围绕创造的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教师教学方式改革、“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师教育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新境遇等六个议题展开研讨。我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部长苏谦带队,来自七个学院、三个部门的13位一线老师和工作人员参会;我校教师在分会场论坛做了五场报告,有三篇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并在会场进行了海报展示。

别出心裁 启迪思想

"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Network,简称CHED),由两岸四地14所高校教学发展中心于2013年共同倡议发起成立,是致力于增进高校教学发展机构、教学发展工作者以及一线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协作、互助,推动和促进各学校教学发展工作开展,共同追求高等教育领域的教与学质量的提升的组织。每年由一家常务理事单位承办“高校教学发展网络”年会。

本届年会11个主题报告由来自英国、芬兰、加拿大及国内的教学领域专家和教师发展实践者一一呈现;东北师大作为主办方,别有创意邀请了在读和已毕业的本科生,从学生的视角来展示他们对教学的认识、理解和期待,阐释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学生维度,令参会者眼前一亮,深受触动。年会还设置了12个前置研修坊和64场分会场论坛。会议学术氛围浓厚,讨论热烈。此外,本次年会征集论文49篇,经“高校教学发展网络”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41篇入选年会论文集。

我校在分会场论坛中,做了包括圆桌会议、工作坊、研究报告等各种形式在内的五场报告,另有三篇教改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教工部提交的部门特色工作海报也在会场进行了展示。

分享切磋 观点纷呈

党委教师工作部苏谦部长以“以教师思政和教师发展为双引擎,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教师开展创造教育”为题,主持了一个半小时的圆桌会议。他认为高校教师发展是涵盖各种元素的综合体,思想政治工作从教师发展中的参与元素到逐渐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日益引起高校教师发展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西南交大党委教师工作部与教师发展中心合署办公两年多来,一直致力于探索教师思政与教师发展融合推进的有效途径。教师发展中心梁慧颖结合学校目前正在推进的新时代“大思政”育人工作,向与会者呈现了学校的探索过程和效果以及突出师德养成,完善点面结合、层次清晰、全阶段多层次教师发展体系的做法。我校将教师思政教育融入教师发展各环节,首先从“道”的层面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的实践,引起了参会者的极大兴趣,他们表示从我校的工作经验中受益良多。来自青岛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老师就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工作与教师发展有机结合等问题与苏谦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教务处专聘教授范怡红和来自体育工作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建筑与设计学院的宋爱玲李君韩效四位老师一同带来了题为“探索未来教育的创新性课程形态——从跨学科到超学科的课程实践”的工作坊。工作坊从洞察未来时代特点及未来人才需求的方向入手,在范怡红老师主持下,三位老师分别介绍了所主持的跨学科课程,分享了对于面向未来学习的课程形态创新的思考。四位老师的联袂讲解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兴趣和热烈探讨。老师们纷纷赞叹“太有意思了”,表示该工作坊开拓了课程设计的新思路;还有老师表示将尝试在今后的教学进行运用。


来自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郭永春、黄兴民及张方三位老师分别做了题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效果评价的思维导图方法”“材料类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索”以及“面向深度学习的结构设计原理PBL教学设计思考”的研究汇报。

郭永春认为,学习效果评价是学生思维过程和认知进化的测量。据他介绍,他会借助思维导图方法,将增量评价、过程评价、水平评价与思维导图相结合,进行学习效果的增量评价。再通过将多次增量结果整合起来形成过程评价。期末时,在思维导图增量信息、过程信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水平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简单方便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思维导图方法。郭永春科学严谨的分析论证受到与会者的欢迎,老师们反应热烈,与郭永春进行了详细讨论和交流。

黄兴民在报告中首先梳理探讨了新生研讨课的发展脉络和开设意义。随后以《神奇的非晶态材料》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组织形式、考核手段和学习成效等方面探讨“材料类”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施情况,分析新形势下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并介绍了通过课程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认同、转变学习思维、明确人生规划的尝试。该场分论坛主持人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李赛强对黄兴民老师的课程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

张方在报告中分享了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对“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进行面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包括前段分析、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设计、学习分组设计、活动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强调和以期达到使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在复杂工程问题中实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高层次学习目标。他对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的详细阐述激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兴趣,他们感叹课程教改效果震撼,思路和方法都非常具有可学习性,也表达了对西南交大教师发展和教学改革教改的工作的赞誉。

张方基于上述研究的论文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小松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实践过程》论文和机械工程学院梁红琴老师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制造技术”教学改革》论文,一同入选本届CHED年会论文集。

蒋小松在文章中介绍,通过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评价与反馈、学习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课程设计,在学期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保证课程具有足够的挑战度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整个学期中努力学习,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从而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在此基础上,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课程教学的改革,利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巩固课程教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让教学内容紧跟信息技术和科研前沿,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梁红琴在论文中阐述了针对“制造技术”课程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特点,她从当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构建课堂基础教学、现场实践教学、课外拓展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关注学生的动脑、动心、动手、动脚四动能力提升,通过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对机械专业知识的渴求;通过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我校这支“教师发展先锋队”在年会上的精彩表现赢得了教师发展同仁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我校开展的工作扎实有效。

我校老师表示,本次参会,近距离学习专家和高校同仁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改革实践,与其他高校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增强我校教育教学和教师发展工作影响力的同时,有许多启迪和收获,看到了教学改革和个人发展的更多可能。有老师参会后提交了近七千字的反思报告,其中涉及了关于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将先进教育理念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通用性技能的培养、充分了解学生然后激发学生兴趣等内容。他们说,将不忘教育教学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在教师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路上,以师者之初心为本,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研究,砥砺前行,奋勇争先,共同为交大教师和教学的发展,倾尽全力。

 

 

 

信息员:梁慧颖     作者:梁慧颖;编辑:陈帧怡 李洁     责任编辑:侯倩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