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及西南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5月16日,由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的“信息前沿高端学术论坛暨信息、电子与控制技术(IECT) 2021学术会议”在图书馆二号报告厅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闫连山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此次会议邀请了廖晓峰教授(重庆大学信息学部副主任、计算机学院院长,教育部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国家级人才入选者)、徐飞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国家级人才入选者)、邓成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国家级人才入选者,教育部电子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苏洲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国家级人才入选者)、王海峰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岳光荣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国家级人才入选者)共六名学术界知名专家围绕“信息领航,智能交叉”主题,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讨论,各自分享了最新的工作成果,并探讨了未来所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同时,为了激励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高水平人才培养,本次会议也邀请了学院培养的四名杰出校友李孝峰教授(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级人才入选者,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编)、项水英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李建平教授(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陈红阳教授(正高级研究员,之江实验室高级研究专家、浙江省特聘专家)作特邀报告。
廖晓峰教授进行了“隐私保护模型研究与算法设计”的特邀报告,主要介绍了隐私保护研究现状以及项集数据隐私保护模型、云端外包数据隐私保护、实时数据隐私保护、安全医疗诊断模型和个性化隐私保护模型设计等研究进展。
苏洲教授进行了“下一代车联网安全关键技术思考与展望”的特邀报告,对车联网面临的安全挑战、总体安全方案设计和系统模型及安全研究进展进行了说明和介绍。
邓成教授进行了“多模态数据的认知与推理”的特邀报告,分享了围绕多模态表示学习、多模态语义挖掘、多模态知识推理、深度模型可信性计算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海峰教授围绕“面向邻域特征的列控系统分析验证”,对可计算系统描述、控制时序监控以及车-车通信虚拟编组等进行了说明,并且简要介绍列车系统验证分析平台研究进展。
徐飞教授介绍了多功能集成光纤器,包括光纤后加工技术、熔接技术、光纤端面微加工与光刻以及光纤端面转移集成,以及光纤Nano探针、端面多功能集成等研究成果。
岳光荣教授围绕远距离高动态宽带毫米波通信系统简要介绍了现有毫米波通信现状,并围绕长距离毫米波通信系统设计和毫米波远距离低功耗发射机进行说明,最后展示了毫米波原型机的研究成果。
下午的报告环节中,李孝峰教授介绍了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学院的代表性建设成果,并回顾了在西南交大美好的学习时光;项水英教授围绕光类脑计算与光脉冲神经网络,介绍了类脑计算研究现状以及光类脑计算研究现状,分享了其带领的课题组在全光脑计算领域的进展;李建平教授以“短距模式复用通信技术研究”为题,介绍了大容量模式复用和短距光通信技术,分享了基于高阶调制技术进行短距模式复用光传输技术的研究进展;陈红阳研究员围绕5G和AI驱动的信息通信系统,介绍了5G无线关键技术、资源复用解决方法、干扰消除解决方法、NB-IoT物联网以及研究关联的落地产品和5G智慧应用。
特邀报告结束后,本次IECT会议收录的论文作者按照不同研究方向分别在九号教学楼的8个分会场进行分享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