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动画片展示毒品“妖魔”,组织孩子们用黏土“塑毒模”,教群众识别伪装的毒品……近日,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们走进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开展禁毒宣传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成员由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1名指导教师和21名本科生组成,开展了为期5天的“美丽人生,健康无毒”禁毒宣传系列活动。
面向儿童群体,志愿者们策划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趣味活动。活动伊始,一部以《西游记》为蓝本创作的禁毒主题动画短片,将毒品比喻为善于伪装、变化多端的“妖魔”,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向小朋友们揭示了毒品的欺骗性与巨大危害。

志愿者开展禁毒知识科普。向芋静/摄
高仿真毒品模型的零距离展示,帮助孩子们清晰辨识各类毒品的真实面目。在“粘土塑毒模”手工环节,孩子们亲手用粘土重塑了毒品原材料以及伪装形态的模型。
孩子们纷纷动手。有的捏出了带有小坑的“罂粟果”,有的搓成细条后裹上银色锡纸,模拟“伪装成香烟的毒品”,还有的用黑色黏土制作出“长着尖牙的毒品怪物”。指尖的塑造过程,让“认清毒品,坚决说不”的信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了深化和巩固。

志愿者在资中县街区开展禁毒宣传。刘怡伶/摄
社会实践期间,志愿者们还走进街区,在人流密集处设立宣传点。仿真毒品模型的近距离展示吸引群众驻足,志愿者们趁热打铁,细致讲解毒品原材料的植物外貌、新型毒品的伪装形态,以及具有成瘾性的药物特征等知识。
发放禁毒宣传手册时,他们还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如何辨别奶茶包伪装的毒品”“处方药滥用有何危害”等疑问,将“识毒、防毒、拒毒”的关键知识拆解成通俗易懂的生活提示。
实践期间,志愿者团队与资中县禁毒委员会开展了联动交流,参观了禁毒社会化办公阵地,观看当地禁毒社会化管控平台操作演示,了解毒品检测技术与手段、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监管体系等,直观感受禁毒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5年7月31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5-07/31/content_ybmPNPSR.html?gid=PDEAGw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