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教育部官网对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宣传选树人选及事迹简介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25年7月28日至8月1日。
公示信息显示,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共25名(组)候选人。四川唯一入选候选人来自西南交通大学,他就是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

翟婉明 图据西南交通大学官网
根据公示的简要事迹,翟婉明出生于1963年8月,从教40年来,坚守轨道交通领域教学与科研一线,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具体事迹方面,他首创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应用于我国铁路提速和高速铁路重点工程;攻克重载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国际性难题,研究方法被称为“中国经验”;创新高速列车过桥动力学理论及安全评估技术,倡导并推动高铁时速350公里运营;他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超100位。
四川省教育厅官网今年6月公示的事迹材料显示,翟婉明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种类型的高速铁路工程设计,包括第一条建造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第一条客货共线的福厦高铁、第一条大跨度桥梁上铺设无砟轨道的昌赣高铁等“从0到1”的标志性工程。

图据四川省教育厅官网
翟婉明亲自参与了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的科研工作。基于长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及工程实践,翟婉明积极倡导并向国家建议:在有条件的高铁线路上开行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经过努力,他的专家建议最终得到采纳,并受命共同主持京沪高铁“复兴号”动车组时速350公里运营安全评估与专家论证。
而在教书育人方面,翟婉明的“严”是出了名的。他常对学生说:“铁轨上1毫米的误差可能引发事故,科学研究岂能有丝毫的马虎?”
翟婉明还长期主讲《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理论》《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两门课。这两门课将他及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现已成为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主干专业课,深受研究生的喜爱。
目前,翟婉明培养的研究生和博士后已超过100位,他们活跃在我国高速铁路、重载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各领域,许多已经成为学术带头人和技术负责人,其中包括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开云、科技部列车强度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任尊松、磁悬浮交通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赵春发、京沪高铁(南段)轨道工程设计总体负责人郜永杰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2012年开始,翟婉明每年都会到西南交通大学对口支援的兰州交通大学开展讲学、学科指导及人才培养工作。10多年来,为兰州交通大学培养出了10余名博士,他们毕业后绝大多数留校任教,扎根西部,为兰州交通大学相关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师资水平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来源:红星新闻2025年7月29日https://static.cdsb.com/micropub/Articles/202507/6620d95dd479334bfdc6fec418bfcd10.html?wxopenid=oBCTzjljbzKTw3UCJfd24_Ngzv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