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锦观新闻】开学季•高校校长说③ 丨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向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新时代中国的青春力量

来源:锦观新闻 日期:2023/09/05 09:42:21 点击数:
信息员 摄影
部门审核 终审

“同学们,未来将由你们接棒,相信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你们,一定能够筑牢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以昂扬之姿态、向上之风采,向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新时代中国的青春力量。”

“今天,闪耀青春之光的成都、见证青春梦想的交大迎来了你们;因为有你们,成都这座热情盛放、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千年名城愈发充满活力与希望。”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融入人类社会生活,并进一步加速推动人类知识生产和思维方式的再造与重构。”

“‘立身以立学为先’,学习永远是大学校园生活的‘主旋律’,是当下做好一切的基石,也是未来破浪前行的云帆,更是永无止境的终身课题。”

“对于你们而言,创新之路也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但长路漫漫绝非遥不可及,只要勤于探索试错、敢于攻坚克难,摒弃浮躁、研精覃思,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解锁实现创新、持续创新的密钥。”

今日,西南交通大学举行2023级学生开学典礼。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发表开学致辞,从家国情怀、学习范式、创新能级等角度,为新“交大人”未来的学生生活及职业规划提供了参考方向,同时也为他们送上美好祝愿。

亲爱的2023级新同学们,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隆重举行西南交通大学2023级学生开学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余敏明书记、代表交大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向7338名本科生、5386名硕士生和768名博士生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祝贺!

我也提议,让我们一起用最热烈、最真挚的掌声,向一路走来养育你们的父母、培育你们的恩师表示最由衷的感谢!

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圆满闭幕,这是党的二十大后我国举办的首个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全球目光聚焦成都、全球青年相约蓉城,赛场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运动员们,挥洒青春汗水、绽放青春力量。我校犀浦校区体育馆承办了包括决赛在内的二十场精彩排球赛事,并见证了中国女排的夺冠。今天,闪耀青春之光的成都、见证青春梦想的交大迎来了你们;因为有你们,成都这座热情盛放、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千年名城愈发充满活力与希望,也正因为有你们,西南交大这所与国偕行的百年巍巍学府,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同学们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选择交大,从天南海北奔赴而来,共同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新时代的西南交大人。西南交大创建于1896年,是1921年中国首次组建“交通大学”的最早源头之一。建校127年来,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断奋进的光辉历程,积淀形成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和“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交通大学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交大人,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担当有为。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融入人类社会生活,并进一步加速推动人类知识生产和思维方式的再造与重构。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征程上,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都对高等教育的应变能力和发展质效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的西南交通大学,正向着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阔步迈进;我们以服务国家发展为根本追求,顺应时代大势,紧跟时代步伐,对接国家需求和科技前沿,下大力气持续推进学校高质量转型发展,在强国之路上赓续前行、奋勇争先。

同学们成为西南交大“一年级”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这不仅仅是学习阶段的转变,还意味着人生成长的升华。作为生逢盛世的“强国一代”,你们正处于与时代同频共振、刷新人生新赛道的重要时期,当下就是你们成就自我的崭新机遇,就有你们追逐梦想的万千可能。面对强国建设的使命召唤,借着今天的机会,我想和即将开启求学之路的新同学们分享一些思考,与大家共勉。

一是厚植家国情怀,筑牢强国有我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从榆关发端、于唐山扬名、迁峨眉山下、定蓉城沃土,127年来,西南交大始终与国家、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饱经沧桑却愈挫弥坚,正如学校纪录片《一所大学的抗战》所呈现的那样,这所伟大学校的厚重校史中,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传承着矢志不渝的报国基因。百年光影之间,有坚信“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的老校长茅以升,有“一寸赤心,以身许国”的“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姚桐斌、吴自良,有“心系高铁,轮轨丹心”的两院院士沈志云,还有“扎根一线,强我工程”的38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一批又一批交大人,用爱国荣校、爱校如家的躬身实践,为强国伟业、民族复兴前赴后继、奉献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青年代表发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同学们,你们都将是强国梦想的亲历者,也必将成为强国梦想的参与者与实践者。你们要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最深沉的爱融入骨血,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绵延永续的家国情怀。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将自我奋进的小目标融入人类进步、社会转型、科技变革、共同富裕的大愿景,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在一往无前的强国之路上,更高层次地去实现人生价值。特别要强调的是,同学们正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一定要辨是非、明荣辱、立新风、扬正气,在理性透视时代困惑、沉着应对人生磨砺、科学认知成长烦恼中,自觉自省、自信自强,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争当时代风尚的塑造者和领跑者。同学们,未来将由你们接棒,相信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你们,一定能够筑牢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以昂扬之姿态、向上之风采,向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新时代中国的青春力量。

二是升级学习范式,练就奋斗有为的本领。

“立身以立学为先”,学习永远是大学校园生活的“主旋律”,是当下做好一切的基石,也是未来破浪前行的云帆,更是永无止境的终身课题。放眼全球,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标志的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催生了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人才培养格局的多元化,学习的场景、形态、路径都已发生深刻变化,更可持续的泛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学习趋于常态。立足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与“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等探索如火如荼,翻转课堂、微课慕课、虚拟仿真实验等实践不断演进。对你们而言,传统的学习模式、学习手段已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变革以及国家与个人的发展需求,全面、快速、准确地系统升级学习范式迫在眉睫。

新形势下更广泛意义的有效学习,应是涵盖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学习,是致力于以深厚、广博知识积累为基础,成为强能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学习。你们应注重更加完备的知识储备、更加多维的能力养成、更加综合的素质培育,坚持以知识为纲、能力为重、素质为本,在学习中不断夯实和丰富应对变局、驾驭未来的本领。只有拥有适应和驾驭未来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把握立于不败的确定性。你们绝不能将学习视野局限于培养方案设定的课堂上和书本中,自我设限必然不会长远。同学们要时刻关注变化的世界和多元共生的时代,敏锐捕捉多学科交叉汇聚、多技术簇群跨界融合的发展脉搏,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坚持自我主导、加强自我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快速适应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兼具的教学要求,做到串点成线、聚面成体、融会贯通,并努力向新兴前沿领域聚焦、往精深处钻研,持续提升学习的效度。与此同时,更要面向未来,在“不知足”的同时“知不足”,实现从“单点”到“互联”、从“单一”到“聚合”的学习跨越,主动填知识空白、强能力弱项、补素质短板。求学路上,期待你们能在高效高质的学习、研究体验中不断享受知识获取、能力养成、素质提升的无穷乐趣,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合力中不断推动自身的学业精进、成长成才。

三是迭代创新能级,积蓄强国建设的实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四川考察时强调:“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这是一个唯有创新才能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迸发的时代。在国际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国际竞争白热化加速提级的今天,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动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美国大搞技术封锁、对中国“围追堵截”,但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始终保持增长态势,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一系列 “卡脖子”难题实现重大突破,中国在世界创新版图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迈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创新实力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与个人前途紧密相连,身处大学殿堂的你们,正处于创新创造最活跃的黄金时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求学之路上,饱有创新激情、锤炼创新精神、锻造创新实力,坚持不断追问“为什么”,在问题处发现闪光点、在瓶颈处探寻突破点、在批判中建构创新点,努力以“含新量”不断带动提升“含金量”,让创新成为你们的气质,成为你们踏浪前行、追风逐月的强劲支点和不竭动力。“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任何创新成果的取得都来之不易。科技为本、创新为先的民族汽车品牌比亚迪,为改写新能源智能汽车技术高度依赖国外的历史,深耕二十余载,坚定“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技术鱼池”,不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一步一步将“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成功推向世界。对于你们而言,创新之路也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但长路漫漫绝非遥不可及,只要勤于探索试错、敢于攻坚克难,摒弃浮躁、研精覃思,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解锁实现创新、持续创新的密钥。

有远大学术志向、执着于创新生长的研究生同学们,你们是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更应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作为研学征途上的“必修课”,要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致力于在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无人区”“深水区”“融合区”里闯出一片新天地,特别要敢于在重大颠覆性、原创性、引领性技术领域披荆斩棘、开疆拓土。期待你们在创新底蕴深厚、创新活力集聚的交大校园里,稳扎稳打筑牢学术本底,知行合一厚植创新基因,不断激发创新潜能,为以高水平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亲爱的新同学们: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将正式开启全新的大学生活!接下来几年的“交大光景”,也将成就你们终生难忘、无怨无悔的青春记忆;强国之路充满无限可能,强国梦想需要你们为之奋斗!请你们珍惜大学时光,强信念、练本领、亮实力,丰满强国有我的羽翼、打好奋斗有为的底色,用心、用情、用力去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的青春答卷!

愿大家自今日启程,笃行不怠;待来日回首,不负韶华!

谢谢大家!


来源:锦观新闻2023年9月2日https://v5share.cdrb.com.cn/h5/detail/normal/5437615891186688


作者:魏捷仪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