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中国青年报】“小青椒”奔赴大运之约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期:2023/07/14 10:00:36 点击数:

7月13日,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园区内的“志愿者之家”正式开放。对于“小青椒”们来说,期待已久的大运之约即将到来。

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办。“小青椒”是成都大运会志愿者的专属昵称。这个象征着绿色环保、展现着青春活力的称呼也彰显了成都热情洋溢的城市品质。

每一项大赛中,志愿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群体之一。此次成都大运会赛会志愿者招募规模为两万名,这些在校大学生将度过一个特别的暑期。他们将在赛时服务于竞赛场馆、大运村、主媒体中心、开闭幕式、技术官员驻地、机场车站、接待酒店等场所,服务领域主要包含场馆运行服务、赛会综合服务、体育竞赛服务、氛围营造、对外联络服务等。

有人手捧国旗和鲜花,也有人早早就在注册中心当着幕后“小英雄”。但不管是在聚光灯下,还是默默无闻坚守志愿岗位,这都是他们与世界、与成都这座城市加深联系的特殊方式。

团四川省委副书记、大运会执委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李佳林回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问时曾介绍,通过前期动员报名、笔试面试等程序层层选拔,优中选优,已于今年3月完成志愿者招募工作。

另外,1800余名竞赛工作人员和2600多名竞赛志愿者共同构成了18个项目的竞赛执行团队。

“与以往的志愿服务不同,以前是面向全校、全省、全国,这次是面向全世界。”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的吾兰·木合买提哈孜也是此次大运会的志愿者,“我在培训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比如了解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让自己有了很大提升。我想通过大运会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成都大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按照大型赛事的国际惯例,除赛事志愿服务以外,也会在城市侧开展志愿服务。“我们在大运场馆、公园绿道、商圈景点、交通枢纽等重要点位规划布局了1000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李佳林说,“其中超过7成的小站是依托核酸方舱、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等固定设施进行融合改造的。首批的50个示范小站已于‘五一’期间开始运行。”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联合市县两级共青团组织共同发布了城市志愿服务“伙伴计划”,积极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赛时将在小站开展城市宣传、赛事推广、便民服务等城市志愿服务,传播大运文化,弘扬志愿精神,营造“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浓厚氛围。

这些城市里的志愿小站充满了成都缤纷的特色,同时也是这里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的集中展现。以金牛区为例,该区沿“丝路云锦”布点天府艺术公园、金牛公园、新金牛公园3大公园,按“一站一主题”分为“党、团、队”3个红色基因传承站和“都市工业、商贸商务、科创文创”3个金牛主导产业站,在蓉漂人才公园打造两个青年人才志愿小站,呈现少先队员、共青团员、青年党员、产业青年、青年人才在金牛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青年发展型城区缩影。

各行各业的青年为大运会积极动员。比如在汶川地震中被大家关注的“可乐男孩”薛枭,此次便加入了服务成都大运会的青年服务队,还带动了公司很多青年一起参加。接下来,他将在成都新都区、金牛区开展志愿服务。薛枭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到其他人,让善良和正能量得以传递。

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的退役大学生保瑞琪,在志愿者报名通道开启的第一时间就提交了申请。顺利通过审批的她,想把自己曾经在部队里锤炼出的优良作风带到成都大运会的赛场,为成都大运会出力。

办好一次会,也是“搞活一座城”。担任升旗手志愿者“教官”的曹玉蕊看到自己的家乡龙泉驿在办会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感受也是千万成都市民的共感。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围绕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成都的交通枢纽、城市干道、重点景区等得到提升改造,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环境得到了整治,公园运动休闲设施、城市绿化不断更新,成都市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更觉得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大事”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支持大运、参与大运、服务大运、奉献大运”成为这座城市的氛围。

5月至6月期间,成都大运会开展了测试赛。在6月举办的一次测试赛中,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场馆的“小青椒”有的早上5点就来到了现场。他们按照正式比赛要求全流程检验着此前的培训成果,同时查漏补缺,为大运会的到来做足准备。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专职副部长刘国荣提到,按照大型综合性赛事惯例,结合赛事运行和技术系统检测需要,成都大运会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目测试赛,以赛促练、以赛备战。这些测试赛“针对竞赛指挥、竞赛组织、场馆运行、信息技术、媒体运行、安保交通、观众服务与票务、志愿者服务等赛事核心要素进行测试和检验”。

对于2019年就被选为志愿者、如今已从前期志愿者转入大运村服务的陈丹妮来说,大运会这一关键词贯穿了她的整个本科生涯,“为大运会做点什么”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使命感。陈丹妮说:“这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我觉得能在成都见证这个赛事,有机会参与、奉献是非常幸运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07月14日01版http://zqb.cyol.com/html/2023-07/14/nw.D110000zgqnb_20230714_4-01.htm

lADPD3Ir4hYm20XNBdHNBCw_1068_1489.jpg


信息员:夏怡帆  作者:胡宁   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