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学习强国】【热点】忆访奋斗路 感悟交通巨变 展望“双城”发展 ——西南交通大学青年学子暑期社会实践重走成渝铁路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日期:2022/08/22 16:41:45 点击数:

近日,由西南交通大学“重走成渝铁路 传承红色文化——纪念成渝铁路建成通车70周年”主题实践队前往成都、内江、重庆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深入调查了解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发展历程、历史意义以及成渝铁路沿线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变化,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坚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目标,感悟新时代青年在奋进新征程上的时代责任与使命。

寻访红色印记 重温成渝奋斗史

调研考察期间,实践队一行前往成都中铁二局、内江市沱江大桥、重庆北站站史馆、重庆工业博物馆等地学习成渝铁路奋斗发展史,深入领会、深刻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成都中铁二局、重庆北站站史馆、重庆工业博物馆内有着关于成渝铁路自清朝至今的建设发展影像文字史料,内容翔实、系统全面。内江市沱江大桥为成渝铁路最长的一座钢梁桥,成员们实地探访,了解其现实与精神意义。

从成都经内江到达重庆,实践队成员们沿线寻访成渝铁路的丰碑印记。成员们在中铁二局陈列馆中学习了解西南铁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路先锋精神”;在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副主任冯平的讲解下面对横跨沱江之上的钢铁大桥,认识到成渝铁路物畅其流,成为文化交流走廊对于川渝两地的重要意义;在重庆站站史馆中了解成渝铁路从无到有、几经技术革新的发展以及成渝高铁的历史进程。来自川渝两地的实践队成员在重庆工业博物馆中共同交流了解成渝铁路修筑所面对的种种困难以及重庆钢铁厂在铁路铸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实践队成员张嘉文谈到,这段时间的实践考察让他深刻认识到,成渝铁路修建的艰苦不易,对前辈们辛勤付出的敬意油然而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利用党和祖国提供的优越条件,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术水平,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实践队参观重庆工业博物馆

缅怀筑路先辈 弘扬铁路精神

铭记祖辈奋斗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路精神是实践队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为此实践队一行来到成渝铁路线上的柏树坳隧道以及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碑)缅怀先辈。

柏树坳隧道是成渝铁路全线最长的一条隧道,由西南交通大学1916届校友、著名铁道选线专家蓝田主持修建。在成渝铁路上工作了30余年的陈家湾站站长毛建明带领成员们穿过山坡来到隧道,向成员们介绍隧道情况并讲述蓝田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攻坚克难的钻研精神的筑路故事。他在与成员们的交流中也表示,自己一家三代铁路人深受前辈们的鼓舞。伟大来自平凡,英雄出自人民。他将继续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彰显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位于内江市梅花公园的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碑)是为纪念先后参与成渝铁路修建的3万多名解放军和10万余名民工而建,是全国唯一的纪念筑路民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纪念展厅中实践队成员们通过影像资料、珍贵文物参观、讲解员讲解认真学习“敢为人先、众志成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筑路精神。随后,队员们来到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前缅怀筑路英雄。在队员张嘉文的带领下,重温了入党誓词。高约14米的纪念碑,两面都刻有“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11个大字,斑驳的外表透着庄严。碑座上刻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贺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

实践队在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回首成渝发展 坚定“双城”目标

共谋贯通、以求发展是川渝两地人民百年来为之奋斗的事业,为回顾这一伟大事业,坚定成渝双城新发展目标,实践队一行于内江市市中区文化馆内与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冯平、内江市城市公园管护中心梅山公园负责人张馨予、内江市市中区文化馆李鑫展开了座谈交流,在之后体验了成渝铁路线上唯一运行的一对客运列车——5611次慢火车。

在座谈交流中,冯平作了《成渝铁路在内江》主题报告。报告运用详实的史志资料,穿插感人的红色故事。队员们仔细听报告、认真做笔记,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随后成员们就成渝铁路为内江带来的变化、传承成渝铁路精神、铁路文化传播、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相关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为深入了解成渝铁路对沿线居民生活的现实意义以及铁路沿线城市社会发展和民生变化,成员们体验了5611次慢火车,这是成渝铁路线上唯一运行的一对客运列车。在途中成员们通过与冯平、列车乘客的访谈了解到成渝铁路的开通便捷了交通的同时也增加了沿线地区的物产交流,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而如今的慢火车在当地仍是便民的交通工具。

实践队员在5611次列车中采访同行乘客

传承精神血脉 新青年接续奋斗

为打开探究成渝铁路变化发展的新视野,实践队成员们与李国方、李治刚父子进行深入交流,聆听祖孙三代铁路人的传承故事,全国铁路第一届劳动模范的爷爷李鸿升作为成渝铁路首发司机,拉响了成渝相向而行的汽笛,也在这个家树立起了“铁路家风”,作为铁路精神的延续,父亲李国方见证了成渝铁路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迭代更新,作为高铁复兴号的首发司机李治刚继承了父辈的传统亦是奋战在成渝高铁上。

2022年是成渝铁路通车70周年。作为川渝人的文化走廊,成渝铁路为川渝两地的融合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实践队成员们前往重庆兴隆场车站,在兴隆场车站货检车间党支部书记杨军的帮助下成功联结了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岁的“龙叶成渝”与重庆兴隆场车站52岁的“成渝”,开展了一场00后与70后、成都与重庆、学生与工人之间的“跨时空对话”。在对话中,20岁的“龙叶成渝”表达了自己对成渝铁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认识以及对坚守在铁路线上的铁路人的敬意;52岁的“成渝”介绍了自己从西南铁路“第一线”到西部对外开放“第一站”的铁路故事,希望正青春的“成渝”能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蓄力量为国家的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在实践调研过程中,成员们也寻找到了铁路线上的“青春力量”——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乡车站的90后铁路人张贤淼、00后铁路人王彦琪。两位铁路“新人”为成员们介绍了成都市及周边地区主要的危险化学品货运站洪安乡站上的具体工作。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们远离繁华的市井生活,青年们却表示守得住岗位、耐得住寂寞既是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也是在国家发展新征程上必要的责任。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这是结束了调研考察后成员们最深的感受。生于盛世,长于盛世,青年们纷纷表示要继续传承前辈们的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祖国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学习强国2022年8月22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953761218409671569&item_id=953761218409671569&cdn=https%3A%2F%2Fregion-sichuan-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信息员:王昕  作者:张琬祺   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