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
“60分万岁,多1分浪费。”
这句长期在学生之间流传的“箴言”将要改写。在教育部的部署下,秋季新学期开始,各大高校开始相继调整本科教学方案,开始一系列的本科教育工作改革。这些措施包括要求改进教师评价体系,将给本科生上课作为晋升的条件之一。对于开设的本科课程也进行重新评价筛选,拟淘汰质量低下的“水课”,打造高阶课程。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近日接受南都专访时刘表示,将从源头上“把关”,从开课前论证,课程教师授课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等多方面对本科教育牢牢抓稳。
谈“人才争夺战”:还要看一个城市的综合成本
南都:高校的人才资源被一些城市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人才争夺战”也越来越激烈,你认为留住人才的关键是什么?
徐飞:现在一些地方都在竞相比拼吸引本科生、研究生的优惠政策,短期当然会有一定效果。但长远看一个城市的人文生态环境,特别是工作生活的综合成本,是令毕业生望而却步,还是能产生强烈的移居或创业欲望,这才是最根本的东西。众所周知,北上广深房价很贵、生活成本很高,因此“逃离北上广深”的说法很流行。然而,北上广深却依然成为大多数毕业生向往和首选之地?为什么?
这些一线城市最大的比较优势在于其“软成本”低。比如,在北上广深特别是在深圳办个注册、工商行政登记可能在一小时之内,别的城市也许要以天甚至以月为计时单位。因流程规范、依法依规行事、办事效率高、人际关系简单、工作转换方便等形成的时间成本、沟通成本、法治成本、机会成本等综合(软)成本优势,成为吸引和保有人才的关键。
南都: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走创新路线,你觉得中国城市目前的发展瓶颈是什么?
徐飞:我以为认知不深刻是发展的一大瓶颈。城市对自身的过往、现状和深层次问题缺乏深刻洞见,导致千城一面,产业同构和战略同质。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它的渊源,有城市的历史脉络,各有各的约束条件和资源禀赋。我认为城市发展首先要把自己从何处来这个问题搞明白,再谈往何处去。
南都:你认为城市创新的关键因素是否在于政府的服务能力以及城市的营商环境?
徐飞:可以这样讲。城市创新确实需要政府奋发有为,大力提升服务能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但是,一定要处理好政府、企业、市场、社会组织等关系。该政府做的坚决到位,绝不虚位和缺位,但也不能错位、越位和抢位。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凸显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从“全能政府”回归到“有限政府”,服务过于周到可能企业永远长不大。
南都:有观点认为,美国高校之间沟通频繁,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而中国的大学之间没有形成一个长效的交流机制,你如何看?
徐飞:美国高校间的人员流动很顺畅,人员的充分流动,学者之间、学派之间观点的交流、交锋和交融,使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了优化学缘结构,避免近亲繁殖,他们还做出了诸如“本校博士不得留校”等制度安排。中国大学要大力倡导开放合作、交流沟通和交叉融合,打破“围墙”,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人才有序流动的力度。
谈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南都:今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首个全国本科工作会议。作为参会者,你认为本科教育是否被提上一个新高度?
徐飞:以前是叫本科教学工作会,今年将“教学”改为“教育”。一字之差,却意味深长。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以本为本”,即以本科为本。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
本科期间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塑造的关键时候,在这时候给学生一个好的教育,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正知正见正能量。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学把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进一步强化和凸显,“回归本科教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的行动纲领。
南都:我们注意到,不少教授都忙于做研究,较少给本科生上课。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徐飞: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教授就得教书授课。因为忙于做研究而不上课不是理由。现实中,一些教授觉得给本科生上课一时半会看不到效果,花再多时间去备课讲课,也不像做研究那样可以通过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申请专利等体现成果,这很可能是原因之一;此外,考核中重科研、轻教学也是重要原因。
再者,一些教师潜意识中认为,给博士生上课比给研究生上课光荣,给研究生上课比给本科生上课光荣。学校职能部门也认为,给博士生上课比给研究生上课要求高,给研究生上课比给本科生上课要求高,因此,优质资源资源向博士生、研究生生倾斜,导致教授特别是高水平教授很少给本科生上课。
南都:作为一个校长,你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徐飞:第一是讲道理,第二个是考核,第三把好晋升关。如果不给本科生上课,晋升职称免谈。你可以不上课,那你就不要想评职称,教书育人、上课站讲台是评教授的必要条件。
并且我们要求的不仅仅是上课,还要上好课,有严格的考核。
谈淘汰“水课”措施:学生“增负”,教师晋升要看本科教学
南都:今年秋季开学期间,教育部发文要求高校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你如何看待这一要求?
徐飞:现在“水课”在一些学校不乏其例。我们现在反过来提倡三个“度”,即课程的难度、深度和挑战度。与此相配合,西南交大推出一系列高阶课程(Advanced Course)。学校要求老师要更加认真负责,教学大纲、教学过程、考核评价也将更加严格,从源头上、流程上保证课程的品质。
南都:高校如何淘汰“水课”?
徐飞:“水课”出现的原因很可能在学风、教风、校风都存在问题,是诸多环节不认真、不严格的结果。比如课程设计没到位、教材没有到位,教学过程管理没到位,对学生要求没到位,考试考核课程报告把关不严等,由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环节(因素)没到位,导致课程变成水课。出现“水课”最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没到位,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没到位。
西南交大素有“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在新形势下,淘汰“水课”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对学生合理“增负”,提升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二是要求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当然,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久久为功。
人物简介:
徐飞,现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高级访问学者。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出版《战略管理》、《重混战略》、《纵横“一带一路”:中国高铁全球战略》等十余部著作、译著和教材。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及媒体发表70余篇论文和文章。主要研究战略管理、博弈论、创新战略、创新思维与战略领导力等。
2016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中国青年报社评为“学生最喜爱的大学校长”。
来源:南方都市报10月5日http://toutiao.3g.oeeee.com/mp/toutiao/BAAFRD000020181005107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