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大学经管书苑获悉,近日,“首届中外管理图书评选”在京举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等翻译的《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经典理论的开发历程》荣获“2017年度管理者必读十大经管图书”奖。
美国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副院长陈晓萍教授在该书书评《经典管理理论是怎样炼成的?》中,评价“这本书仿佛是一个聚宝盆,不仅让读者瞥见伟大思想本身,而且还看清其来龙去脉。真可谓是独树一帜,蔚为壮观!”
陈晓萍认为,《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经典理论的开发历程》回答了管理学经典理论是如何产生的的问题。“有意思的是,阅读这些理论创造背后的故事,似乎比理论本身更有味道。首先,这些故事被讲述者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和我们的距离很近,触手可及。其次,这些故事中的每一个都很独特,有强烈的个人和时代色彩,因此读起来总觉新鲜,没有乏味之感。再次,从书中发现他们的一些‘隐私’以及出名之前的状态,一方面觉得理论本身更为亲切,另一方面对自己未来成为理论家也更充满希望。最后,在读完所有故事之后,又发现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其实还是存在相当多的共同之处的,因此感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除了回顾书中理论创造者的探究过程,陈晓萍还特别提到该书的两位编纂者总结的经典理论成型要素。
“首先,理论的提出基于对现象的观察和由此引起的困惑或者不安。这个现象对于一个敏锐的学者,联系到个人的体验和经历,却可能产生相当剧烈的冲击,从而唤起思考、质问和争论。
之后就是一个寻找和搜集资料及证据的过程,目的是解答自己心中的困惑。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者们向同行、同事和领域中的著名人士请教,与其沟通、辩论,进行头脑风暴;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做实验、找案例、到企业中调研,以找到数据来检验自己一开始的猜想。
接着再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拓宽理论适用的范围,并挖掘理论成立之下的运作机理和操作机制。这些研究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也可以在企业组织活体中进行,还可以通过二手数据或者档案研究进行。当然,也可以多种研究方法并用来全面系统地检验理论。在此过程中,学者们不断地修改、补充、完善理论。
最后就是理论的发表和传播。但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理论其实一直都处于生长之中,就是在发表之后,也可以有新的事实和数据出现,因此管理理论几乎没有盖棺定论的时候。书中的每一位学者对自己理论的态度都是开放式的。”
来源:封面新闻 2018-11-10 记者 杨晓蓓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id=1359064&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