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2018轨道交通前沿技术发展论坛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为推进智能高铁技术突破、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深度应用,加快形成轨道交通前沿技术创新高地,来自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的专家纷纷为中国打造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建言献策。

“当前人类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跃迁,轨道交通领域自不待言,川藏铁路等史诗级世纪工程的全面推进,以及如何以轨道交通工程为纽带,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互联互通,对轨道交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重点提到了川藏铁路工程的建设,他认为川藏铁路面临着自然条件恶劣、地质构造复杂、线路坡度达到极限、特长超长隧道众多等障碍,中国工程建设者将会遇到在路基、桥梁、隧道、轨道、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等铁路建设领域的全部难题。“我希望以本次论坛召开为契机,各个轨道交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能够多多交流与合作,对轨道交通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战略达成深入共识,为轨道交通领域理论和技术创新注入新的动力。”徐飞说。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何华武介绍了中国高铁发展情况。他说,近年来,我国在高速大梁大桥、城市及水下高速隧道、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站等项目上的突破让人欣喜。未来,该如何提升智能客运水平呢?何华武认为,可以从智能客服、智能列车、智能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拿智能客服举例,接下来可以逐步完善12306网站及资助服务设施,拓展票种的形式,提倡刷脸进站及检票等方式,从而构建起双网融合的多元化服务平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罗庆中也认为目前我国运输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在铁路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等主要运输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但他提出目前铁路发展存在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运能过剩与紧张并存、效率效益有待增强、铁路债务问题突出、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也亟待结局。
“铁路已经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铁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已经由过去的瓶颈制约转为目前的基本适应,挖潜提效是未来铁路发展的重点。”罗庆中说,2020年后,应综合考虑铁路对经济、社会、国防、国家战略等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铁路自身经济效应等,适度扩大路网规模,重点应放在现有存量进行优化、完善等方面,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效率,满足运输需求。
来源:封面新闻 2018年12月16日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id=1496804&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