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四川法治报】推普进凉山 :文字筑团结 西南交通大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来源:四川法治报 日期:2022/07/27 20:25:38 点击数:

为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响应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共同开展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教育,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7月15日至7月19日,西南交通大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一行深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聚居区的喜德县开展推广普通话志愿服务活动。

喜德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聚居区腹地,彝族人口占90.5%。这里的光明镇彝欣社区是该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安置群众1698户,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399户7084人,是普通话推广的重点地区。实践团队来到彝欣社区通过走访调研、点位宣传、趣味培训、红色课堂等方式开展普通话调研和推广活动,以文化凝聚共识,以共识汇聚力量。

实地调研 走访交流促真情

活动前三天,团队成员与社区对接设置了宣传摊位,一方面,为当地彝族同胞发放推广普通话宣传手册,积极宣传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为居民提供一对一的普通话正音指导。开展诵经典、读绕口令等趣味游戏活动,活动摊点吸引了众多大小朋友参与。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还深入喜德县街头巷尾走访调研,以发放调查问卷、街边采访的形式,收集并了解当地居民普通话使用情况、学习需求以及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

从问卷结果来看,普通话在学生群体的普及率较高,但50岁以上的彝族群体大多数仍不能使用普通话交流,这普遍源于他们缺乏普通话的环境、习惯和系统的语言教学。但在推普宣传活动的必要性问题上,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持有赞成和支持的态度,表示愿意参加团队后续的线下培训会和趣味课堂。

大手拉小手,推普课堂齐步走

第四天,实践队在社区开展了推普文化小课堂。队员们用形象生动的表演向孩子们表述学好用好普通话的重要性;通过趣味识字、诗歌朗诵、绕口令、击鼓传花等趣味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带领学生巩固单、多音节发音,引导学生体验普通话的形美韵美音美。队员们与孩子们高效的课堂互动,创造了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不少孩子纷纷上台用普通话讲述自己的家乡和梦想。随后,队员为孩子送上纸和笔,帮助孩子们用手中画笔描绘自己的家乡,引导孩子用普通话分享自己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语”党同行  红色教育践初心

最后一天,实践队开展了红色音乐小课堂,为孩子生动讲述了“彝海结盟”的故事,“昔日歃血为盟见证民族团结与真情,今日的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情节撼动着每一颗孩子的心,课堂接近尾声,大家齐声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一字一句,落笔生花,一升一降,婉转悠扬,伴随着最朴实亲切的旋律,孩子们用稚嫩而又富有激情的歌声,谱写着一颗颗满怀赤忱与梦想的心。

五天的实践活动,在彝族群众的拥护声和彝族孩子的欢笑声中落下帷幕。此次活动,队员们深入基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躬耕实践,以青春之行助力乡村振兴,为普通话推广注入了新鲜血液,为赓续中华文明倾注了青年力量。队员们通过努力,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收到了来自喜德县团委的感谢信。

一字一句普通话,一笔一划方块字,齐力推普助振兴,千言万语绘中华。87年前的彝海结盟将古老文明向外界敞开了大门,“推普助团结”的号角也将继续为这片土地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来源:四川法治报 2022年7月26日 https://fzscapp.scfzbs.com//appDetail?article_id=188312

信息员:杨惠     作者:贾知若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