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 万物争荣。 如同这火热的季节一般, 创业的热情充溢在成都这座千年古城的每个角落。
以企业高管创业者、 科技人员创业者、 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和主要是大学生的青年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 “新四军”, 在成都全力打造 “创业天府” 的前行路上奋力奔跑着,成为撬动这座城市 “创时代” 发展最鲜活的力量。
截至2014年底, 成都市共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31094户, 首次突破 “百万” 大关; 市场主体注册资本 (金) 总额累计21344.39亿元,首次突破 “2万亿”关口。
简化行政审批、 优化市场环境、降低创业门槛、 改进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系列举措让成都寻找到打造创业创新西部高地的突破口。每12个人中就有一个是 “老板”,每天新增500多名创业者, 这样的火热让成都成为真正的 “创意天堂、创客天下”。
“大浪潮”———“创业天府”计划迎接最好时代
王彦昊从未像现在这样对做成“西南第一” 手游公司的目标如此有信心。
“现在成都的创业环境真的太好了!” 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创业的王彦昊,2013年带领团队从北京来到成都, 创办了墨麟手游公司。 他和伙伴们是成都新时代创业浪潮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如今, 他的公司已经从最初的13人发展为180多人, 年产值达2亿元, 主打 “中国风” 的手游产品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王彦昊说, 仅2014年, 成都就诞生了近1000家手游公司, 未来不可限量。
如今, 成都已是业内公认的中国IT产业第四极, 腾讯、 阿里巴巴、 京东、 亚马逊等全国互联网和电商巨头都在成都设立了区域总部。
这样的傲人之势得益于成都汹涌的创业浪潮。
2015年, 成都市启动 “创业天府” 行动, 并在 《成都 “创业天府”行动计划》 中提出, 到2020年, 形成全域覆盖、 功能完善、 特色突出、全国领先、 示范带动的创业支撑体系:全市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500家, 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超过2000亿元, 创业服务机构达到1000家。 而到2025年, 要使成都成为各类创业人才实现梦想的首选地, 建成全国领先、 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 创新之都。
“感谢这个时代, 让我们有机会去创新和创造。” 优客逸家董事长兼CEO刘翔说。
“在成都这块创业的热土上, 将来一定会诞生世界级的大企业, 诞生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 在“创业天府·菁蓉汇” 首场活动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满怀信心地说。
让每一位创业者都能感受阳光雨露, 打通社会纵向流通通道, 这是 “创业天府” 计划的题中之义。显然, 在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宏大的国家愿景中, 成都正以独特魅力迎接着创业最好的时代。
“大格局” ——多部门协同集聚创业要素
18岁就开始外出打拼的何中富,两年前决定回到成都金堂县老家创业。
因为看好农村种植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何中富将十几年打工的积蓄全部投入到红提、 西瓜、 葡萄等水果种植中。 然而, 资金短缺、 技术匮乏、 种苗不足等多重难题让何中富的创业陷入低谷。
在我最迷茫、 最想要放弃的时候, 是政府部门的帮扶让我重拾信心。” 村里帮何中富协调解决了种植用地, 金堂县就业局送来了小额贷款, 县农发局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到一年, 何中富的种植基地已是红提满架、瓜果飘香。
得益于金堂县促进创业的多部门协同机制。 金堂县就业局局长张宗能介绍说, 该县将鼓励回引创业作为全县的系统工程, 制定了“一镇一产业” “一村一品牌” 的发展规划, 并建立起政府各部门协同推进, 银行、 政府、 企业三方沟通联席机制, 为创业者解决实际难题,同时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 金堂县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达到7600多人,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4亿元,年创产值5亿多元。
“通过几年的实践, 成都市建立起 ‘大格局’工作机制,各部门整合优势资源协同推进,集聚创业要素,实现阳光引领。”成都市人社局局长张济环说。
高位推进, 是成都市 “大格局”促进创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成都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任组长,人社、 教育、 财政等1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其纳入全市民生工程目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成都市人社局副局长蒋平介绍说,创业实体补贴、孵化创业项目补贴、 创业培训和服务等政策针对性强、 受益面广, 深受高校毕业生欢迎。
“我们全力打造 ‘菁蓉汇’ 活动品牌, 市长、 校长参加活动, 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家现场对话,造创业之势、论创业之道、明创业之理。”成都市科技局创新创业处的李明峰说,目前 “菁蓉汇”已举办主体活动6场,累计参加人数1.5万余人。
创业 “大格局”让成都市各部门主动求变、凝聚人心,形成了优势互补、同气相求的局面。
成都郫县蜀绣园区有绣房100余个, 聚集企业51家、 绣娘1500多人。为引导妇女创业就业,成都市妇联、 市人社局等多部门制定出台了《成都市蜀绣产业振兴规划纲要》 等文件,建立市县两级手工编织等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示范基地45个, 累计实现产值10多亿元; 共青团推进青年 (大学生) 创业园区建设, 形成“政府主导” “校地合作” “政企共建” “园企共建”等多种模式;工会则根据成都市产业定位,广泛开展创业辅导和创业技能、农村新型实用技
陈煜3年前创办“8号平台”时,没有想过它会成为成都市创业孵化平台的一大品牌。
培训辅导、创业孵化、投融资对接、行业交流与咨询、项目路演……如今的“8号平台”,除了具备一般孵化平台的功能外,还承载着集聚、辐射不同功能孵化平台资源的作用。
“其他所有孵化平台的资源都可以在 ‘8号平台’上分享,这种模式是创业孵化平台的升级。” 陈煜告诉记者。
几年来,成都市逐步建立了 “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主体、政策扶持”的创业生态系统,让大众创业的力量蓬勃生长,让万众创新的活力持续迸发。
“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梯级孵化体系, “孵化器+商业空间” “孵化器+宿舍”的创业社区,创业坊、创客中心等创客空间,这些丰富的创业载体,迅速提高了成都的创业承载能力。
作为本轮创业潮的推动力量,成都市政府将重心放在制定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和资源分配体系上,始终不越位,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同时避免市场的无序竞争。
2015年,成都市开始建设 “创业天府”云孵化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技术, 采用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围绕创业者需求, 打造 “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目前,已聚集各类专业服务机构近400家,各种创业服务产品1500余个, 吸引了近200家创投机构,支撑各创业载体提升孵化能力。
成都市已成为草根创业的沃土。这座创业之城、圆梦之都,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激起振聋发聩的涛声。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6月17日头版http://www.clssn.com/html1/report/12/83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