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中国科学报】中俄交通教育的另类“阅兵”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日期:2015/09/18 14:48:00 点击数:

金秋九月,国人最为关注的无疑是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抗战胜利日阅兵。而当作为受邀部队的俄罗斯联邦受阅官兵整齐地走到众人面前时,不由使人想起中俄两国的深厚友谊传统。

就在胜利日阅兵结束后不久,一场中俄两国在交通教育领域的“阅兵”也开始了。与天安门广场上的阅兵不同的是,这场阅兵展示的是中俄两国在交通领域源远流长的过去、全面合作的现在,以及开拓创新的未来。

这场特殊的“阅兵”,就是由北京交通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

过去:您代表着我的母校

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成立于2014年,当年,中俄两国20余所交通运输类高校汇聚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论坛期间,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宣告成立,北京交通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分别担任中俄两方的主席学校。

如今,一年时间已经过去了。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已经被纳入到了中俄人文交流机制之中,而此次举行的第二届论坛,中俄双方的参与高校已经增长到超过60所。

在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背后,折射的是中俄双方在交通领域,尤其是交通教育领域源远流长的合作历史。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是此次论坛的发言嘉宾之一。同时,他也有着另一重身份——俄罗斯运输科学院院士。在发言中,这位已经古稀之年的老院士,特别向台下就坐的莫斯科交通大学副教授格拉兹科夫表达了敬意,因为50多年前,他曾经就读于莫斯科交通大学的前身——莫斯科铁道学院。

“本世纪之初,我曾几次赴莫斯科出差,本想看望自己的导师们,但遗憾的是,他们已经离开了我们。”傅志寰说,他要向格拉兹科夫致敬的原因,就因为“您代表着我的母校”。

傅志寰正是中俄两国在交通领域深厚友谊的见证者和受益人。

在此论坛的致辞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表示,抗日战争时期,中俄两国人民曾并肩战斗,付出了巨大牺牲,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包括几所交通大学在内的很多院校在建国的初期都得到了前苏联专家的指导。

“中国有句谚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鄙人就是授之以渔的直接获益者。大学的教育让我终生受益匪浅,这不仅仅是关系到专业领域,同时,也关系到我随后的整个工作。”傅志寰的这番话或许便是中俄两国深厚情谊的最好注释。

现在:务实合作的新亮点

如果说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的成立是首届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的最大亮点的话,那么由中俄两国交通类高校共同制定的《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北京宣言》,则是本届论坛上最引人瞩目的亮点。

“《北京宣言》的发表,是中俄交通大学联盟各成员促进中俄两国高校人文交流、培养中俄两国青年人才、服务中俄两国交通事业的共同心声。联盟各位成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未来将为共同开创中俄友好交流合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在宣读宣言之前,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如是说。

宣言中表示,中俄交通大学联盟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中俄两国高等院校国际化事业,助力中俄两国交通事业发展。联盟各成员院校将一同努力,促进中俄人文交流,加强科技协同创新,携手创造联盟美好的未来。

事实上,联盟成立以来,其促进人文交流,加强协同创新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明显体现。这一年间,中俄两国高校共同举办了境外办学机构中俄交通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携手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三校共建了中俄高铁研究中心,一批示范性品牌项目也先后创立。目前,有数千名来自中国的学生在俄罗斯交通类高校进修和学习,中俄两国交通大学的教授们也已经着手参与莫斯科—喀山这一高铁项目的实施。

对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给本次论坛的贺信中作了如下概括:“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交通领域合作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新亮点。推动中俄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领域的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重要内容。”

未来:分类与分层

在此次论坛上,除了畅叙中国交通高校过去与现在的合作成果之外,对于未来两国高校的合作,尤其是联盟本身的发展,各与会代表也作了充分交流。

比如,在发言中,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表示,未来联盟自身的建设应在“分层”和“分类”两个维度上展开,首先,分层的问题上,联盟应对校长层面、部门层面和学院层面应做的工作有清晰分工。“把层次体现出来,使问题更加细分,讨论起来更加深入”;而在分类方面,也应对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海运、管道等不同领域作一区分,通过分类方法,也可以使讨论更加深入和专业。

对于徐飞的建议,很多参会人员都表示了同意。在此基础上,华东交通大学校长雷晓燕还提议,要在资源信息共享方面充分发挥联盟的优势。“建议可以共同办一些国际刊物,像学术方面的刊物、管理方面的刊物,扩大联盟的影响力。”

事实上,对于联盟未来发展的设想,其实一直贯穿此次论坛的始终。对此,有些人的想法甚至要更远一些。

“我们最终将走向哪里,这是我们早晚都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我们的联盟将发展到哪个方向?是发展到金砖国家,还是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组织?”在总结发言时,俄罗斯圣彼得堡交通大学校长潘尼契夫说,目前金砖国家框架内的中俄双边关系在蓬勃发展,同时,金砖国家之间的多边关系同样发展顺利。“因此,未来联盟的发展是否应该考虑到其它金砖国家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科学报》9月17日5版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23933

作者:陈彬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