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了解我们学生,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同样,老师在做什么,我们学生也不知道,彼此间缺少了解与沟通。”西南交大的一位大四学生直白地讲出了自己在学习经历中的窘境。一位大学老师也充满疑惑:“我们也在尝试改变教学方法,改进管理制度,但似乎对我们的教学质量并没有太大帮助。”这样类似的问题也是很多大学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日前,著名教育家、被誉为美国最好的老师之一的肯· 贝恩(Ken Bain)在西南交通大学开讲“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老师”。他认为,卓越的大学老师不是擅长讲课或者开讲座,也不是仅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是善于帮助学生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克服大脑里的固有局限性,构建一个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引导战略性学习者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肯·贝恩把学生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肤浅学习者,他们只关注如何在一个学习过程中及格、幸存下来;第二种是深度学习者,他们想深入理解原理,尝试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种是战略性学习者,关注分数大于学习,获高分是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欧美,大多数学生趋向选择肤浅或者战略性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弊端会造成很多局限性,比如,学生不愿承担风险、不追求好奇心,学习过程更注重程序性和流程性,而不在概念和方法上下功夫。研究表明,为什么这么多学生不选择第二种方式,主要由于环境或者条件造成,而不是自然而然、因个性或者 DNA 影响。“那这种条件大多发生在学校,学校到底做了什么影响学生的选择?”对于肯·贝恩的提问,在场的大多数老师把原因归结于考试和评价方式,“考题中,给学生深入学习的考点是不确定的,而书本的知识点是确定的。” “最令人遗憾的是,考试鼓励了讲策略地学习,而不是深刻的思考。”肯·贝恩说,讲策略的学习强调复制老师讲课的内容,而不是强调运用概念和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并且鼓励学生猜题押题,一门心思关注老师可能问的那些问题。卓越的老师对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期待,许多不那么成功的教师总是以大量的作业来挑战学生。 “即使学生对某一学科或领域有了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他们也往往不能将所学知识同现实情境相联系,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肯·贝恩认为,学生们会将自己的思维模式带进课堂,从而影响他们对意义的构建,优秀的老师要引导学生构建新的思维模式,从而解决新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很有必要性。
给予安全空间建造概念,培养学生内在动机
卓越的老师是如何成功地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呢?肯·贝恩表示,卓越的老师对自己学科的历史和各学科之间的各种争议有一种非常敏锐的认识。这种认识似乎有助于他们深刻思考各自领域的思想本质。他们了解学生在培养自身的理解能力时会碰上什么困难,在了解的基础上,他们为学生简化和澄清复杂的论题,作正确的描述,或者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为达到“深度学习”,学习者必须面对一种情形,让他们的思维模式不起作用。老师要从智力上挑战学生,要创造一种某些文献所称的 “预期失效”。老师们可以用独特的方式来管理课堂和设计作业,这种方式允许学生检验自己的思想、遭遇失败、接受反馈和重新尝试。他们给予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来建造概念。他们不会对学生说“你们错了”,继而给出“正确”的答案;相反,他们常常提出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卓越的老师会把批判性思考能力当作课程的重要学习目标。这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也使学生参与某些高层次智力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应用、评估、分析、综合,而绝不仅仅局限于听课和记忆。这常常意味着请学生作出判断和辩护判断,然后为作出决定提供一些证据。学生可能会对他们遇到的关于一些重要问题的争论作出判断,决定何时与如何去使用某一方法,确定他们所见所闻的含义,或在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同方法中作出选择,或者以上事情都做。 “人们在力图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回答时学习的效率是最高的。” 肯·贝恩说,卓越的老师都努力避免给予学生外在的刺激因素,注重培养他们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向具有学习目标和熟练掌握知识的方向发展,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对学生的能力给予充分的信任。他们对学生的作业给予非评估性的反馈,强调改进的机会,不断寻找刺激学生进步的办法,避免将学生分成好坏优劣。他们不是鼓励学生彼此竞争,而是相互协作。
来源:《教育导报》10月29日http://jydb.newssc.org/page/259/2015-10/29/03/2015102903_pd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