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发挥智力优势 破解民生难题——西南交通大学精准扶贫峨边双凤村纪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日期:2016/09/23 15:47:00 点击数:

门口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土鸡蛋、峨眉黑鸡、农家腊肉,屋内墙上醒目地挂着电商平台介绍,工作人员忙着分装鸡蛋、打包产品、确认订购信息……近日我们走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双凤村的峨边华惠农产品有限公司,处处是忙碌的景象。

借力于电商广泛的销售平台,这些来自大山深处的生态美食,在48小时内就可从深山直达城市人们的餐桌,广受欢迎。

扎根基层、发挥智力优势、破解民生难题,高校在积极行动。2015年8月,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选派2名干部到双凤村驻村挂职,郭剑为组长,王文彬为第一书记。他们从驻村的第一天就暗下决心:“要实实在在为村民办实事,一定要找到帮助双凤村发展的办法!”

峨边县是省级贫困县,五渡镇双凤村距峨边县城58公里,属省定贫困村。去年10月,双凤村建立了峨边县首家电商企业,发展不到一年时间,带动老百姓300余户,其中精准扶贫120余户,销售额120万元,成为峨边飞出的“金凤凰”。

电商平台的建设仅仅是双凤村发展的缩影。如今,山桐子、猕猴桃、峨眉黑鸡三大产业已落户双凤村,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迈出坚实的一步。

就地理环境、自然资源而言,双凤村并不十分特别,这里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村民种植的玉米、油菜等传统农作物卖不上价钱,多数村民有致富的想法,但缺资金、技术和外销渠道。

找准特色产业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王文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双凤村14个组100多个贫困户的田间地头,先后带了20多位专业人士来双凤考察项目,在村里召开产业项目专题洽谈会,广泛收集意见并开展论证工作,最后确定“经济林木兴村加特色种植养殖”的总体思路。

双凤村山间有野生山桐子生长,这是一种被誉为“树上油库”的木本油料作物,果子鲜红油亮,含有丰富的油酸、亚油酸等有益元素,开发价值极高。王文彬引进四川省优达山桐子种业有限公司,以农户土地入股加管护分红的形式,免费提供山桐子树苗给种植农户,签定30年果子回收合同,收购农户鲜果的保底价格为2.4元/公斤。丰产期每棵山桐子树平均结果量为40公斤,照此算,平均每亩农户收益为4500元。

山桐子种植受到村民的欢迎,第一批55000株山桐子苗已全部栽种完毕,全村有53户有种植条件的贫困户参与到种植队伍中。“合作还将进一步扩大。”据王文彬介绍,双凤村山桐子合作社与优达公司达成育苗基地建设协议,年育苗50万株,基地已于今年3月启动,将带动峨边及周边贫困县农户发展山桐子种植10000亩,覆盖贫困户超过1000户以上。

双凤村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同样也适宜猕猴桃的生长。在驻村干部的力邀下,峨眉山市中旺合作社与双凤3组达成合作协议,先期建设68亩红心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如今,嫁接的树苗已开出绿油油的叶子,孕育着生机与希望。郭剑介绍说,该项目解决了双凤村10多户贫困户的就近就业问题,如今猕猴桃育苗基地已建成,预计年培育猕猴桃苗10万株,力求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化。

山桐子、猕猴桃结果需二、三年,怎样长短结合,使有限土地获得多项收益?对于农户来说,可以在挂果前,在林下继续种植土豆、冬瓜、南瓜、青椒等绿色蔬菜,林下套养峨眉黑鸡。而这些养殖,都是“定单式”的,保证了销售渠道的畅通。

为了破解销售难题,两位驻村干部开足了脑筋。在他们的努力下,双凤村与企业、学校结对合作,采用农校对接、农商对接、农超对接等形式,实现产销一体化,取得双赢效果。村里将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收购,通过村内电商平台统一代销;与西南交大峨眉校区签订协议,直销至教职工学生后勤食堂;引进四川农业龙头企业精峰农产品有限公司,指导贫困户规模种植农副产品,由企业订单回购外销。

这些做法,让村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双凤村,大家鼓足干劲,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荒山就要变成宝藏,双凤乃至五渡镇或更多老百姓的钱袋子会鼓起来,王文彬由衷地感到高兴。他说:“走在双凤的扶贫路上,我感觉到路子越走越宽阔、越走越有信心。” (通讯员 蔡京君 本网记者 曾江)

村民学习种苗嫁接技术

技术团队进行蔬菜种植培训

认真研究猕猴桃幼苗移栽问题

双凤村电商企业销售产品展示台

双凤村山桐子嫩苗

(以上照片均由西南交大提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6年09月23日

链接:http://www.cssn.cn/gd/gd_rwxn/gd_zxjl_1695/201609/t20160923_3212660_1.shtml

作者:蔡京君 曾江     责任编辑:外宣报道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