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成都商报】“复兴号”开跑 西南交大也有功

来源:成都商报 日期:2017/06/29 08:50:00 点击数:

6月26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分别担当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车。作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时速可达400公里以上。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复兴号”2012年底开始研发、2014年完成方案设计、2015年下线、2017年正式亮相,西南交大的多个科研团队也深度参与其中。

 西南交大首席教授张卫华在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过程中担任了总体组专家,并任转向架组副组长,参与了转向架的研发,以及转向架设计、技术等评审工作。目前,张卫华还受中国铁路总公司委托,致力于高速受电弓的国产化工作,自行研制的高速受电弓也即将开展线路试验,有望应用在“复兴号”上,结束我国高铁“无弓”的尴尬局面。

 在动车中,接地装置是关键零部件,其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动车组整体的安全运行。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戴光泽教授团队则在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过程中接受了长客的接地装置国产化研发任务。最终,戴光泽教授团队研发的国产化轴端接地装置成功应用在CR400BF型动车组上。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学松教授团队作为CR400BF车型车辆振动噪声设计的核心团队,全程组织、参与了整车的低噪声正向设计,并通过现场考核试验,跟踪测试和验证评估了低噪声设计的效果。据团队主要成员温泽峰研究员介绍:“团队累计完成了上百种部件级别的声学特性计算和试验,深入开展了整车噪声的仿真优化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建议。在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后,团队继续跟进,从轮轨磨耗到车辆振动再到车内噪声,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科学试验以及随后为期一年的长期跟踪试验。最终,车内噪声全部达到‘优秀’指标,减振降噪效果大大优于同型号的和谐号”。

来源:《成都商报》6月29日01版http://e.chengdu.cn/html/2017-06/29/content_599308.htm

 

作者:陈姝君 许金砖 曾培华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