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天津日报】两个关键词读懂中国 再造中国

来源:天津日报 日期:2017/09/05 09:08:00 点击数:

《纵横“一带一路”──中国高铁全球战略》(徐飞著)、《再造中国──领导型国家的文明担当》(王义桅著),围绕高铁外交、中国的“朋友圈”、陆权的构建、中国制造的重新定义等话题,关于“一带一路”、世界发展与全球治理的畅想,共话中国的伟大复兴与和平崛起。

徐飞教授是中国高铁研发重镇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战略学教授。《纵横“一带一路”──中国高铁全球战略》在全球视域下审视中国高铁的成功实践和“走出去”战略。从国际经济、外交政治、文化与文明等多个维度,全面探讨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深刻阐述高铁在构建“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骨架、开启高铁外交新时代、再造地缘政治新版图、重塑世界金融新秩序、重构“新陆权”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的王义桅教授是“一带一路”权威研究专家,他在新近出版的《再造中国──领导型国家的文明担当》一书中,讲述了中国模式如何做到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中国故事如何做到基于历史而引领未来,中国外交如何做到影响自己而改变世界,中国崛起如何做到始于华夏而惠及四海。中国通过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正在塑造和引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

“一带一路”与“高铁”,是近来备受关注的两个“热词”。中国高铁不仅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和“中国速度”的标杆,更成为向世界展示的“中国名片”。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票选出了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国高铁高居榜首。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世界又一次将目光聚焦中国。传统中国,正在经历“一带一路”建设所开启的三大文明转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信息文明转型,从内陆文明向陆海兼备文明转型,从地域性文明向全球性文明转型;现代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东西互济、海路联通的新中国、新世界,开创包容性全球化;全球中国,因“一带一路”的建设而逐渐形成,是一个超越复兴与崛起、时间与空间,着眼于文明的生命力即自身演绎的全新身份。

高铁代表中国的速度,中国的质量,中国的标准,中国的技术,是中国制造能力、工业体系的象征。高铁也是文化、文明的体现。中国高铁成功的背后是中国的文明理念即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象征。

“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将基础设施建设视作全球联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代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中国高铁驰骋在“一带一路”上,成为带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桥梁。

 

 

       来源:天津日报9月4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17-09/04/content_15_1.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作者:白洁莹     责任编辑:外宣报道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