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锦观】紧抓时代契机真抓实干 深耕续写“交通强国”梦想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客户端 日期:2017/11/02 19:20:00 点击数:

宏伟蓝图已绘制,壮丽征程将开启。10月26日,我市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陆续返回各自岗位。10月30日起,成都日报派出各路记者,跟随党代表的步伐,推出“跟着党代表回家乡”专栏,跟踪报道他们宣讲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场面,聚焦他们对未来发展的新思考,关注他们带头谋发展的新行动。

从时速350公里的世界高铁“第一速度”到位居世界第一的运营里程,从纵横国内的“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到向土耳其、印尼、俄罗斯出口的高铁技术……中国高铁,不仅改变了中国前进的速度,更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在中国高铁这张中国“国家名片”的背后,则凝聚了来自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科研者无数心血:从“寸到寸不过问”的“差不离”文化,到精确至0.01毫米的检验标准;从“能用就行”的随意,到为了最佳车型方案设计20个列车头型、进行上百次仿真计算、760个气动力学试验……可以说,中国高铁技术的突飞猛进,离不开一线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付出。而作为中国轨道交通领域领航人,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成都市科协主席、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的翟婉明,则率领他的团队,用智慧与坚韧,续写着中国的高铁之梦。


10月26日,随四川代表团返蓉的翟婉明教授一下飞机,顾不得先在家里坐坐歇口气,就一头扎进学校的办公室里,处理起手头的一堆工作。“参加党的十九大,手上堆了不少工作需要处理,其中有一部分在北京通过邮件远程处理了,但大部分仍需要回到学校来做。”翟婉明说,11月22日就要验收他参与负责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学生们的相关论文也需要他负责指导修改、还有向全校师生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手头的工作样样重要,件件马虎不得。

为了向全校师生作好党的十九大的报告,翟婉明连夜会同该校党委宣传部的同事整理了一份8800多字的报告文稿,并配了几十页的PPT,以便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明白地传达给师生。用他自己的话描述,就是“有了方向,就知道心往哪里想,劲往哪里使了。”

畅谈感悟

报告提及“交通强国” 中国高铁引领世界是国人梦想

10月30日1时30分,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国际会议厅早已人山人海,尽管离翟婉明返校与西南交大师生共同分享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报告会还有半小时,现场却已经座无虚席,连过路的台阶也无立锥之地,该校师生怀着兴奋的心情等待着聆听翟婉明从北京带回来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

 “我当时在人民大会堂现场,真的是拼上全身的力气在给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喝彩、鼓掌……”当日下午2时,报告会准时开始,没有仪式,只有持续不断的掌声;没有鲜花,只有刷刷的记录声……,“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提到了‘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在翟婉明看来,高铁排在第一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高铁,让中国高铁引领世界是交大人的梦想,也是中国人的梦想。”

 “报告中提到的‘交通强国’,是就中国国情需要而提出的具体方案。”报告会上,翟婉明说到,近年来,我国交通发展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发展成绩喜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已经开始看中国了。“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从我所在的成都就可见一斑。”他还讲到,在10月19日四川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发言时,他就特别以成都为例谈到,“近年来成都的轨道交通发展十分快,开通了成渝高铁、成绵乐客专,西成客专年内就要通车,实现了蜀道难到蜀道通、从蜀道通到蜀道畅、从蜀道畅到蜀道快的跨越发展。成都的交通成绩是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一个有力注解。”

在近80分钟的报告中,翟婉明结合自己参会的情况,从党的十九大基本概况、党的十九大报告主要内容、中央纪委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党章修订情况、党代表履职情况、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等六个方面,传达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分享了参会学习心得。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争做振兴“交通强国”的主人

早在全校师生分享报告会前,返校的第二天,27日上午9点,在西南交大的精心组织下,翟婉明就召集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列车线路研究所师生们,迫不及待向大家宣讲了党的十九大的最新精神,把参会感受,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强国的期望,传递给研究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翟老师,请问党的十九大提到‘交通强国’,国家在这方面会有很多优惠政策吗?”翟婉明刚一坐下,该研究所车辆工程专业博一学生陈美就迫不及待地提了第一个问题。翟婉明说,发展“交通强国”既要有党和国家的政策,更要靠高校师生的务实拼搏,“咱们才是振兴‘交通强国’的主人。”

“5年前,我参与了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的这五年,也是我完成该项目的五年,下个月,该项目即将完结接受验收。”翟婉明在与师生互动的同时,回顾了他这5年来的工作历程。“过去5年,科研创新受到的关注支持前所未有。”翟婉明感慨道,我国已成为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

“听完翟老师的宣讲与分享,我深感自豪与骄傲,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所肩负的使命。”该研究所车辆工程专业博二学生袁玄成表示,他将铭记翟婉明的教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国轨道交通引领世界发展这样一个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望未来

不断创新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西南交大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是一个策略,也是一个号召。”从事轨道交通二十余年,翟婉明亲手助推并亲眼见证了全国铁路6次大提速及高速化发展,他对轨道交通的感情不言而喻。翟婉明表示,“作为科技工作者,要瞄准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目标,不断出创新成果、出创新思想,奋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展望未来,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激发科研工作者奋力拼搏的良好环境前所未有。”翟婉明告诉记者,报告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四川省作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承担了探索如何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探索如何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的光荣任务。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交通大学提出,到建校150周年(2046年)之际,建设成为“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而“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是一个分目标。“学校要发展,科研要突破,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要服务好国家战略需求,才能在行业中具备发言权,才能在发展中拥有一席之地,才能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也才能在对接并服务国家战略中进一步凝练特色、凸显优势。”翟婉明表示,他将在新时代谱写新篇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西南交大力量。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客户端2017年11月2日(记者 王李科)

http://vshare.cdrb.com.c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normal/article/2/177169


作者:王李科                                                                责任编辑:梁碧波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