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时值2020高考进入紧张的备战冲刺阶段。“疫情备考期间,大家要心无旁骛,复习的效率才会大大的提高,这就是巧力!在汉语里就是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事半功倍……”

4月23日,上午9:30,一堂为临考前高三班学生讲授《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战大考》的主题辅导课,在喜德县民族中学阶梯教室展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鲜活生动的案例剖析。高三学生黑吉伍来,在笔记本上工整地写下教授考前指导要点:温故而知新、识记与回忆相结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作为省专家团成员,在凉山脱贫攻坚关键期,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对他们倾力帮助。通过沟通、交流,尽可能纾解焦虑和面对的压力,启发他们从广阔人生的视角来看待自己这次大考,鼓励他们树立了积极的心态,每个人永远都不会输在起跑线,以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西南交大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宁维卫教授深情表白。

与此同时,在县民族中学会议室,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陈静亦涨向该校老师解读自己的课件《立足核心素养 ,全面审视高考》,围绕着学科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就高考的核心功能、评价的主要内容、怎么样在考前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进行交流。
“接到任务之后,我在平时研究的基础上,又对中国考试评价体系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在此基础上,为老师们提炼出了《立足核心素养,全面审视高考》这样一个讲座的题目,除了在宏观上让老师们知道高考的目的、要求,还让老师们了解,高考评价体系在考试具体实施方面的要求,同时我在学科方面进行了专业的指导,让老师们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率的复习备考,”陈静亦说。
陈静亦作为四川省人社厅专家团成员,深感荣幸,助力凉山学子、喜德学子考出好成绩,她义不容辞,无比自豪。并建言献策:建立四川省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与贫困学校的共建制度,用三年时间,提高贫困地区学校师资队伍,提升当地教育科研能力,帮助贫困地区学校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细致、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推进当地的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依若的扎苏额嘎、彝语,高考——加油!同学们自信地说,通过教授的疏导高考压力下长期的焦虑得到了极大缓解,对于高考这事有了不同角度的认识,对于自己未来的要走的路也有了更多的方向。老师们听了专家讲座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收益多多。专家到来就像一场及时雨,为今年备战高考答疑解惑,引导老师考前把准方向,很实在,也很实用,很权威、很专业。老师和同学们与省专家团教授面对面交流,现场洋溢着融融暖意。
在这艰苦的环境里人社部门组织专家团来给我们传授,能得到高层次人才指点,这对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是得难得经历。校方希望这样的帮扶机制形成常态化,抓关键、补短板,提升民族教育质的飞跃。“听了专家教授的讲座,感颇深,既有较为高深的理论知识,也有非常接地气的实战演练,受益匪浅。”喜德民中老师沙冲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两位教授先后前往喜德县中学,喜德瓦尔学校和喜德县民族中学三所高中,分别为老师学生作高考前指导。该县三所高中有两所是一类模式。使用全彝文教学(除了英语和汉语文)。今年开始,一类模式高考试卷全彝文呈现,一类模式高中考生共有270人,对口高职108人,普通模式 683人,总共1061人。喜德县民族中学是一类模式寄宿制学校,今年有188人参加参加高考,理科38,文科150人。
教育资源匮乏和教育观念落后一直是制约喜德县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助力凉山州精准脱贫的应有之义。此次赴喜德县开展智力帮扶活动的两位专家都是省内教育界的翘楚,他们怀着对当地学生的深厚情谊,视大凉山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循循善诱,精准辅导。
省专家服务中心左文志主任介绍,一路走来,真切感受到凉山干部群众热火朝天、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百日冲刺,凉山行活动是四川人社与专家团成员面临的一次大考。此次活动是我省专家智力服务基层示范活动开展以来单次组团人数最多、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一次活动。精心选拔组成了由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人民医院等32家在川高校、医院和科研院所的55名专业对口高层次专家人才,重点对布拖、普格、昭觉、金阳、美姑、越西、喜德7个未摘帽贫困县进行智力帮扶,以实际行动交上一份人社智力扶贫的满意答卷。
来源:人民日报数字四川 2020年4月29日
http://www.rmsznet.com/mobile/new-list.html?id=185257&name=%E5%9B%9B%E5%B7%9D&menuId=418&areaCompanyId=44&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