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车轮、贴地“飞行”、比高铁还快的“超级高铁”……说起磁浮列车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作为一种快速的交通工具,近年来已逐渐在上海、长沙、北京等地开通运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什么时候能在家门口坐上磁浮列车?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四川磁浮交通的发展特征、优势。
11月1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主持召开省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本次常务会议开始前,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罗世辉讲解了磁浮列车技术与磁浮交通展望有关内容。
一起来学习↓
科普
磁浮列车的悬浮方式
“磁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场的‘吸或斥力’实现非接触支撑、导向,并利用直线电机推进的轨道列车。”罗世辉首先为大家进行了科普,他说,磁浮列车有电磁悬浮、电动悬浮和高温超导悬浮三种不同的悬浮方式,并对此进行了详细讲解。目前实现商业运营的磁浮列车均为电磁悬浮式,分别是上海高速磁浮、以及中日韩中低速磁浮。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交大和成都新筑股份采用电磁悬浮方式运用于市域磁浮(时速160—200km/h),均研制有工程样车,西南交大还将高温超导悬浮方式用于轨道交通,在这两个方面四川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比较
磁浮与轮轨相比具有独特优势
环保、非接触运行、分布载荷、振动噪声小……一连串关键词是罗世辉对磁浮交通的肯定。他认为,磁浮交通是非接触运行,列车重量均匀施加于线路,产生的振动冲击小,这些特点都意味着系统的运用维护成本很低。例如电磁悬浮式交通的运用维护成本约为轮轨交通的1/3。列车的加速能力、爬坡能力、弯道能力和速度能力都强于轮轨。
同时,在能耗方面,他表示高速磁浮节能减排优于轮轨,中低速磁浮(100km/h)综合能耗与采用旋转电机的轻轨列车相当,市域磁浮的综合能耗略优于轮轨。
此外,他也认为发展磁浮可以与轮轨互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综合交通。例如,市域磁浮具有编组短、速度高、发车间隔短、可深入城区的特点,为众多中小城镇和城市群通勤提供了单一制式的公交化轨道解决方案,而面向中小城镇和城市群通勤的线路长度、站间距、速度、坡道和弯道的差异很大,轮轨选型困难,只能靠多种制式综合解决。磁浮对环境振动噪声影响小,可为精密测量、文物保护等敏感地区提供轨道解决方案。
支招
通过“四个一”盘活技术优势转为发展优势
“四川省已自主研制了160km/h、200km/h两款市域磁浮,具备以磁浮交通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当前,四川虽然还没有磁浮应用线,但罗世辉认为四川围绕交通强国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已具备良好基础。
他用“有技术、有规划、有需求”进一步总结了四川省磁浮交通发展的三个特征:
有技术──市域磁浮(160—200km/h)仅四川有工程车;有规划──《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了发展思路和目标;有需求──四川有提升城市群内轨道交通通勤化水平的需求,双城经济圈建设、都市圈和城市群通勤需求都将示范、引领新时代城市群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可通过市域磁浮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
那么,基于这些特征四川省磁浮交通如何发展?在进行深入分析之后罗世辉提出了突破发展瓶颈的“四个一”建议,即围绕“一条试验线”,形成“一个试验基地”、建设“一个技术创新中心”,尽快推动“一个工程示范项目”。他表示,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关键是工程示范项目的落地,而工程示范项目的落地又依托于完备的科学试验。“通过‘四个一’盘活技术优势转为发展优势,发挥市域磁浮交通方式引领示范和区域发展带动作用。”罗世辉说。
来源:四川发布 2020年11月18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701918892378088&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