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成都日报】建议组建天府实验室 布局前沿领域研发 联合攻关核心关键技术

来源:成都日报 日期:2021/02/04 13:28:18 点击数:

在四川省“十四五”规划中,“创新”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天府新区布局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也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省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潘炜对创新的引领作用深有体会,“要培育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泛物联网、空间科学、材料科学、健康科学、能源科学和量子科技等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领域,布局前沿领域研发、联合攻关核心关键技术。”

他建议,举全省之力支持成都创建科技创新中心,加快重大事项落地,以“两区一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核心载体,高标准规划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统筹推进我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技部)、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信部)、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在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组建天府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等科创基地。

“数字化”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和发展规划中的高频词,对此,他认为,应开展新型天地一体化,6G等未来网络试验验证等;实施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西部)工程,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议重点支持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超级算力等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等加速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我省经济发展新动能。

当前,西南交大主导原创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大科学装置;中核集团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核聚变堆)实现首次放电等大量成果出现,但转化能力还尚弱。对此,他建议我省联合在川科研院所、央企、国防军工单位,提升在电子信息、军工电子装备、网络信息安全、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能力,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关于如何定向突破制造业等领域“卡脖子”问题,潘炜建议:“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他举例说,过去十年,光伏综合成本降低了80%,“从两头在外到掌握核心科技”,已实现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打造世界级千亿级晶硅光伏(制造业)产业链的机会已经来临。类似的还有白酒行业、钒钛产业集群,应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

来源:成都日报 2021年2月3日

https://www.sohu.com/a/448389892_355475


信息员:刘子敬     作者:李霞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